近日一则消息告诉我们,今天孩子手中的“课外书”已经名不副实。北京青少年读书办公室针对北京部分8岁至16岁孩子的读书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77%的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16%的孩子喜欢诗歌、散文类书籍。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
而福建师大
事实上,当前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可以肯定地说,学生阅读面的狭窄,阅读层次的浅薄,是学生人文精神匮乏的重要原因。其实,给予学生人文营养,仅仅依靠中学语文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中学语文教材本身,打着深深的知识性、政治性烙印,也比较缺乏人文精神的元素。加上中学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被语法、词汇和结构等因素肢解的机械僵化的知识与技术教育,很难给学生带来思想陶冶和人文情怀。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能否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能否拥有时间,品味这些孩子们心仪的书籍,显然极其重要。可是,名不副实的课外书,最终只能造成学生整体阅读的单调,使他们缺乏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造成个性缺失和创新不足。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学生长期身心陷于“考试类书籍”之中,只能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其实,让学生们喜欢的“课外书”,就是他们为紧张的生活减负的“良方”。读书有“谋生”与“谋心”之分,前者即“学以致用”,后者则是“心有所安”。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心有所安”,他们又如何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审美素养,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实现语言能力和人生修养的质的飞跃呢?(南京市解放路53号《南京日报》评论部单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