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竺可桢对人口问题的终生关注

2005-01-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人大浙江代表团合影

(前排:右3竺可桢右6马寅初右7沙文汉左2周

建人左4邵 力子;后排右3宋云彬左4李士豪)

2002年出版的《红尘冷眼》一书,是著名民主人士宋云彬先生的一部日记。在罗以民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最后指出“可找相关的书来对勘,以求互有发明”。我读宋云彬日记的初衷,也正是打算与竺可桢日记“对勘”,因为在竺的日记中出现过宋云彬的名字。而对勘的结果,也真的有所“发明”。

竺、宋都是浙江人,都是人大代表。在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在浙江代表团小组会上发生了有关人口问题的激烈争论。在宋云彬和竺可桢的日记中都有记述。按宋记,小组成员中以马寅初、邵力子等少数人为一方,极力主张限制人口,以宋云彬、沙文汉等多数人为一方,认限制人口主张为反动的马尔塞斯人口论。宋云彬当时是浙江代表团小组副组长,人大常委竺可桢作为浙江代表团小组的成员,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将宋、竺二人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做一排比对照,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场争论。

7月12日

(宋记)下午,浙江小组讨论五年计划,邵力子、马寅初强调中国人口过剩,余起而驳之。

(竺记)下午三点至全国委员会开浙江省小组会议,讨论五年计划,沙文汉、杨思一主席,邵力子提出了以限止生育、减少人口提出辩论,主张婚后小孩多者可以割断男子输精管作为最好办法。并以赵以炳[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樊注]为例,赵以其妻生育后出危险,所以于十年前割断,迄今夫妇和好甚笃。此点引起宋云彬、李士豪的反对。马寅初和我个人均赞成邵说,寅初并拟在报上发表文章。一场热烈争论归结到农业生产问题上……

7月13日

(宋记)马寅初、邵力子等大谈人口问题,实则不满意五年计划……余两次起立发言,问此种论点与马尔塞斯有何不同之处,则皆哑然无言。马寅初面红耳赤,谓余不能企图阻止他在大会发言(此公准备在大会发言中谈人口问题)。

(竺未记人口问题)7月14日

(宋记)上下午讨论均由余主持。余特声明:昨天两次提到马尔塞斯,盖恐邵、马二公对于人口问题之见解不自觉地陷入马尔塞斯人口论之泥潭,所谓心所谓危,不敢不告耳。

(竺记)据浙省长沙文汉、副省长杨思一及林业厅李士豪等报告及谈话,……实际则粮食增产超过人口,如49年产粮86亿斤(当时数目未必可靠),人口二千一百万人,1954产粮154亿斤,人口二千三百万。

7月15日

(宋记)马寅初将发言稿清样送请王国松看,其内容谓目前兴修水利、开荒等等皆非根本办法,根本办法在限制人口。满纸荒唐言,不仅贻笑大方,且将为帝国主义及反动派据为口实。沙文汉看后,大为惊诧,与王国松商议,由王找竺可桢谈,请向马劝告。晚饭后,王赴竺公馆,又赴马公馆,归来已十一时矣。

(竺记)晚九点王劲夫[即王国松]来,示以马寅初发言稿,对于人口问题提出要控制在六万万数目,大家以为是马尔萨斯的气味太浓,必须修改。九点多去东总布胡同62号,与寅初谈,约明日提出意见作为修改。十一点回。

7月16日

(宋记)上午,竺可桢、闵刚侯先后来,谈甚久,欲赴人民市场买古董未果。

(竺记)九点半至新侨饭店581号晤王劲夫[国松]、宋云彬、沙文汉,谈马寅初拟在代表大会发言稿。马主张限制人口,以为我们人口增长速度超出了农产品速度,如1953、1954二年粮食增产统未达到预期3.3%的增加,而人口增加却有2-3%,目前要开荒,又有水土流失的危险,所以主张把人口限制在六亿。沙以为此是绝对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复现,和政府五年计划要积极增加生产相背道而驰,所以要他另外换题讲预算。我则主张把他的演讲稿加以修改,把主题从限制人口改为促进科学技术。余允对马稿提意见。回后于傍晚得寅初电话,知他决计把稿抽回不讲,大概另有人劝阻他之故。

7月19日

(宋记)邵力子、马寅初等又大谈人口问题。沙文汉提议不再谈人口问题。

(竺记)大家又讨论人口问题。宋云彬、周建人、冯雪峰等均反对马寅初限制人口在六亿及邵力子宣传生育限制的看法。宋甚至不承认人口的几何级数增进的理论。我做了发言,认为国家对于人口应有一个政策,不能任其自由发展。

两人日记在内容上完全吻合,差异只在侧重点和详略取舍上。综而观之,大致可以理出以下几点:

一、从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发言情况看,在希望制定限制人口政策的问题上,竺可桢与马寅初、邵力子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在人口增长速度与粮食增长速度孰快孰慢的问题上,从7月14日看,沙文汉等省领导认为浙江省的粮食增产的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从7月16日的发言看,马寅初认为“我们人口增长速度超出了农产品速度”。

三、因为马寅初曾打算到人大全体会议上去发言,沙文汉、宋云彬等人可能是很不情愿由浙江省代表团中的人在大会上去惹麻烦,因此急于请竺可桢出面劝阻马寅初。因为马、竺二人关系一向很好。竺可能也为马担心,因此希望马寅初换题为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以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

这次小风波以马寅初撤消报告为结束。宋云彬等“心所谓危”,直言相告,将“马尔萨斯人口论反动观点”止于斯,而不至于到全体会议上再起风波。由此亦可见1955年浙江代表团成员中的君子之风。马寅初后来的遭遇,别走一路,与此次论争无关,于此不赘。

宋云彬日记中,只记通过竺可桢劝阻马寅初,却没有直记竺对人口政策的观点。竺在会场上不会像马寅初和邵力子那样锋芒毕露,话也不会多。但宋在7月19日所记“邵力子、马寅初等”中的那个“等”字,应该是含竺可桢的,只不过是把他当作一个随声附和者而已。岂知竺可桢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是“源远流长”,一贯终生的。

早在1926年1月,竺可桢就在《东方杂志》发表过中国人口地理学领域的开山之作,题为《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此文首述“人口问题为目前全世界极重要之问题”,介绍了欧美国家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特别提到荷兰已经采取“生育限制”的措施。全文约1万5千字,大量篇幅是数据图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江浙两省以农业之区,而人口密度乃反超出于工业化之英荷比诸国。苟不设法以谋补救之方,则一般人民之生活程度,永无提高之希望。……江浙两省,富庶甲于我国尚如此,则他省更可知。然则人口问题之研究诚为目前不可缓之举也。”

在30年代,竺可桢在《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几条路径》和《中国的地理环境》等文章中也都提出了控制人口的迫切性。

1949年3月,竺可桢在杭州原打算做一次题为《人口问题与世界和平》讲演,后来因有剑桥大学S.Lilley教授来函邀请,准备论文参加国际科联理事会的“科学及其社会关系委员会”,题目是《十八世纪末中国之人口压力及一位中国马尔萨斯所倡之学说》。不久,他离开杭州,避居上海。在国共交战的隆隆炮声中,他钻进了中国科学社的明复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明代徐光启和清代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据竺可桢日记,《观察》杂志的主编储安平,在解放前就曾向竺可桢约过稿,解放后又曾面约函催。他正好利用这段时间的积累撰文还债,原拟题目是《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近代科学》。待到1950年4月发表出来时,题目却变成了《近代科学推翻了马尔萨斯人口论》。而文中的观点也恰好可以解释1955年人大会议期间在人口问题上的言论和行动。

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半从简介马尔萨斯的观点开头,紧接着是阐述洪亮吉的观点。因后者的提出比前者早四年,竺认为“马尔萨斯人口论应改称为‘洪亮吉人口论’”。文章的后一半是批判马尔萨斯的观点。如果不控制人口,人口是会按几何级数增长的。粮食如何增长,关键取决于科学发展的速度。只要科学技术发展得快,粮食增长的速度就有可能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他引用恩格斯的话说,在近代社会中,“科学的进步,是无限境的。他至少和人口的增进一样快。……科学的增益,也是依照几何级数的”。因此可以说马尔萨斯人口论已经破产了。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马克思主义占据一切意识形态领域,马尔萨斯人口论也随之被看作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反动理论。宋云彬可以无需论证而单刀直入,马寅初遭此点穴而“哑然无言”,竺可桢则明明与马寅初同道却又去规劝他改变论题。如此这般,政治生态使然。

此后,竺可桢也一直关注着中国的人口问题。文革中赋闲了,在国家不公布人口增长数字的情况下,这位老人却乐此不疲,屡屡自寻曲径通幽,在其日记中多有记载,且引1969年1月19日所记为证:

“为了计算我国人口增进速度,过去我曾经把解放后两次发表数字作基数,即1955年的575,000,000和1965年的713,000,000,得出结果是每年增长速度101.81%。今天从《毛主席文选》[文革中民间流传文本―――樊注]中所发表的数字,1939年7月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时说的四亿五千万,和1968年毛主席、林副主席、周总理给越南胡志明主席等电文所说的七亿作了一个计算,得增进速度是101.68,可以说这两个数字是很相近的。总之每年增近在百分之1.6到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