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是一个传承几千年的历史典故,它给“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句成语作了最好的注脚。如果将现今“博士”这一称号比喻为“细腰”的话,斤斤于奔走给予“博士”帽的导师之门的“宫女”不知凡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家司马迁所据引的这一俗语如果用来指称现今
堂而皇之地将“博士”引进“名利场”,论斤称卖,实际上就是将一般人心目中之“博士”学衔的公开贬值。记得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南京地区高等院校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教授不如狗,博士满街走。”如果将这句顺口溜理解为教授待遇低了,博士多了,其答案就只是对了一半。现在教授的收入高多了,而盛行的仍然是“满街走”的博士。如果平心静气地说,现如今“博士”的确是大批量地增多了,不稀罕了,甚至是滥了,不值钱了。但让人不无诧异的是,“博士”既然贬值了,为何还有那么多“满街走”的“博士”?
按照常理度之,应该是越不受社会追捧的东西,就越没有市场;既然连市场都没有,弄它个“博士”干甚?但细细寻绎角逐“博士”帽的途径,似乎又大有文章可做;订做“博士”帽的,似乎不外三种人,一曰学者,一曰官员,一曰商人。争取“博士”帽者,应该说是学者的本分,达不到这一境界,为学之人似乎殊属憾事。由学生而学者,十年寒窗而苦攻象征学术尖塔的“博士”,是博士所由的正常路线。学者而争逐博士学衔,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现如今已小有学术名望的学者攒足学费读“博士”的不在少数,诘而问之,“博士”是硬指标,不如此在学术界混不下去。由此看来,“博士”是学者上台阶的必经之道。官员读博士与博士做官员,是现在通行的“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的社会风气。因为做官与为学挂了钩,于是乎,博士成了官场的一个砝码,也成了做官的一个筹码。利之所在,众人趋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博士”出入官场,而官场中出出进进的,也有不少的“博士”。因为凭据一纸“博士”,并不注重“博士”后面的内容,哪管它真材实料,举“博士”旗号的学术骗子与举“博士”旗号的庸碌官员的,所在多有。既然社会崇尚“博士”学衔,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人弄它个“博士”当当又有何妨?于是乎,不折不扣的商人头顶虚虚实实“博士”帽的林林总总。学者―――官员―――商人所形成的“博士”帽的买方市场,成了“博士”行销的主渠道。既然利益渗透、浸染甚至操纵了“博士”所代表的这方学术净土,那授予“博士”头衔的“博导”们也无形之中是通货膨胀了,多了,滥了,不值钱了,“博导”们甚至以牺牲学术的尊严与学者的良知为一己牟利之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