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曾经跟很多朋友谈论过以往的事情,竟然发现我们这一辈的人,在人生最困难、最失意的时候,竟然都是书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当我们迷茫时,是保尔让我们认清了方向;当我们感情受挫时,简爱的一番话让我们自尊自爱;当我们孤独寂寞时,我们从裘德的经历中寻找慰藉……
因为家里有个正在上中学的女儿,所以我平常会陪着孩子看看少儿频道的节目。最近我发现孩子特别爱看一个叫《读书》的节目,就跟着也看一看。那天看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焕生教授讲解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部伟大的作品讲述的是著名的特洛伊战争,这其中既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又有凄美感人的爱情画卷,还有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却最终不得不悲壮地屈服于命运的勇士。这样一部史诗作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似乎过于严肃和沉重,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而我却发现我的孩子看得津津有味,仔细一听,原来主持人和嘉宾正在谈论作品中关于人和神的关系问题。主持人的提问既紧紧围绕着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又很善于从一个普通读者,甚至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人是什么关系?对于持续十年之久的特洛伊之战,我们如何看待它的起因―――希腊美女海伦;东西方对于英雄的概念有什么不同……而嘉宾则以渊博的知识和客观的评述,让孩子们领略了作品的内涵和名著的魅力。不知不觉30分钟很快过去了,节目也和观众说再见了,我的女儿却在屏幕前发起呆。我问她怎么了,她突然回头对我说:妈,好莱坞拍的《特洛伊》真没意思,明儿你给我找套《伊里亚特》看。我瞠目结舌愣在那里,好一会儿没缓过神来。
之后又陆陆续续看了读书节目做的《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等,感觉这真是一档老少皆宜的节目。可以看出,这个节目的制作者们非常用心,在解读这些经典名著的时候,请来的都是国内对该作品极有发言权的学者,有译者、研究者、评论家,而这些专家并没有就作品而论作品,而是通过解读作品来传达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名著之魅力所在,特别是让青年人通过名著,来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取向。同时在这个节目里还可以听到普通读者、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评价,听到真正读书人的声音。
渐渐地,每周一在电视机前等候《读书》,成了我和女儿一个共同的习惯。最让我高兴的是,女儿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不再在电脑前无休止地浏览那些娱乐新闻,我也不再听见QQ上那种嘀嘀的提示声。每期节目里介绍的书,女儿都会找来读一读。有些家里有的,但是版本比较老的,她还会特意到书店去买来新的对照着读。而我呢,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代,每当有烦心事的时候,就习惯性地从书中寻找力量和慰藉,再听一听专家的解读和评述,从中感到了近年来少有的充实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