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桃李满天下

2005-02-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所高等院校里能有一位院士,亦属不易,而大连理工大学竟有九位院士,毫无疑问这是国内外所不多见的。

张天来等近著《院士的足迹》(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不仅详细如实地描绘出九位国内科技界赫赫有名、功绩卓著的院士成长的成功人生轨迹,而且通过对院士足迹的跟踪追寻,破译出这所高校之所以能有如此众多科技巨星涌现的秘密,而这也许更是广大读者所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事。因为,人们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单位里能够多出人才,多出巨子,毕竟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切产品(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以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其最终的实现价值。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早在19世纪就已说过:“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

书中九位院士当选的年代,从1955年直至2001年前后相差几近半个世纪,最后十几年又每隔两年就出一两位,人才的成长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梯形结构;九位院士的专业除了个别二三位之外都属于工程力学和计算力学范畴。这两条轨迹线合在一起,便清清楚楚地印证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众多院士的成长与成才都归功于理工大学的两位善于发掘人才、爱护人才、培育人才的老校长,特别是第二任校长,我国著名工程力学专家钱令希教授。钱令希校长半个多世纪来教书育人的事迹,便是对韩愈两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最生动有力的诠释。

钱令希院士本人,则是被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驻会干事、时任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院长屈伯川博士发现的。他亲自由大连去杭州登门拜访,热忱地邀请他来刚创办不久的大连工学院任教。屈伯川深知钱令希的学识,因为二人是同一时期出国留学的,又是同一年获得博士学位;所不同的是,一去延安参加革命,一去大后方任教。钱令希为老校长求贤若渴的精神所感动,毅然离开国内名牌大学浙江大学来到了当时有462名本科生的大连工学院。

钱令希来到大工果然不负老校长的重望,不仅在教学与科研上硕果累累,参加了国家重点项目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规划科研工作,而且继承和发扬了老校长的爱才、育才精神,为学校培育出了八位院士。

邱大洪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本来是留校工作的,又是独具慧眼的老校长屈伯川识得人才,千言万语动员这位高材生到了大连,将其分配到时任港口教研室主任钱令希那里,钱令希让他当助教、讲师,负责毕业班设计工作。在钱令希的帮助下,他很快就独立成才,不仅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专业通用教材《港口及港口建筑物》,后来又接受了大连渔港与大连新港口的设计任务,一举成为港口设计的专家。

大连理工大学的人才开发链条不是到了九位院士为止,恰恰相反,它正是这个不尽链条的开端。八位为钱令希院士所培育出来的杰出人才(其中只有一位院士同钱先生没有师生关系),又因培育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每位院士都培育出许许多多有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这些新一代的专家、教授又培育出更多的专家、教授。就以杨锦宗院士为例,他所培育的百十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及国内外访问学者,现今皆已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其中有数十人都已成为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杨院士所带的第一个博士生彭学军教授,现已培育出一大批四十岁上下的专家教授,他们也已成为博士生导师,其中,孙立成、张淑芬又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

过去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教育出的人才之多,现用它来形容大连理工大学已远远显得不够了,只有用链锁反应式的人才爆炸,才能状其声势。欲问,它何以取得如此的佳果呢?老校长钱令希曾在80年代的《人民教育》上以“惟有源头活水来”为题写了文章,做了明确的解说,他的豪情壮志是:“献身科教效春蚕,包容华发待流年。翘首中华崛起日,更喜英才满人间。”其他的八位院士也都秉承老校长的精神,每个人都把培育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奋斗、快乐、享受的目标。当作人生的最高天职。有人问赵国藩院士什么是他的追求和享受,他毫不思索地回答说:“我的最高享受,就是学生有成就,对国家有贡献。我的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人,希望我的学生超过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