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彼此为镜

2005-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从一百多年前的“走向世界”直到现在的“全球化”,那些曾经“乘桴浮于海”者的海外见闻,总能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因为在好奇地观看了“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由于“我们”与“他们”都在不断变化,再加每个讲述者都有不同的经历和视角,所以这种异

邦见闻自然总有新意,往往使人手不忍释。文化艺术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西风马牛》,便是一本让人忍俊不禁更引人深思的佳作。

作者吴迪是国内著名电影研究专家,几年前曾有机会到瑞典隆德大学讲授“中国文化与中国电影”,面对几个对中国文化、电影了解不一而又喜欢抬杠发问的“洋学生”,师生间的交流俨然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缩影。

“主旋律”无疑是当代中国电影的主要代表,吴迪首先放映讲述的自然是诸如《孔繁森》、《焦裕禄》等“主旋律”。不过,我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一个学生闹不明白孔繁森总是对他的司机和秘书说“你嫂子”―――“你嫂子在电话里哭了没有?”“你嫂子在拉萨不会有事吧?”……当终于明白“你嫂子”的意思就是“我老婆”“我妻子”,而孔繁森的妻子如对别人说“你大哥”就是指“我丈夫”“我老公”时,则认为这是现实官场“同志关系”淡化,“兄弟意识”增强的反映。而更有学生反复看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影片中的称谓作了统计,想从中看出中国社会的“干群关系”:片中人家都叫他孔市长、孔书记,其中叫孔市长19次,叫孔书记82次,而绝无下级与他称兄道弟。这位“洋女弟子”的结论是:在中国,上级可以随便叫下级,叫他们的名字,叫他们的姓,甚至跟他们称兄道弟,但是下级不能随便叫上级,他们必须在上级的姓名后加上官衔。“这种语言学现象表明,中国是一个等级十分严格的国家。”

讲解《焦裕禄》时,一个认真、严格的学生为了加强理解,竟然出人意料地找到一本国内1991年第3期《电影艺术》上焦裕禄扮演者李雪健谈扮演体会的文章《用心去拼戏》,并当堂念了起来:“焦裕禄是个县委书记,我没有当过书记,但我当过爹,有妻儿老小……我把焦裕禄作为一县之长的感觉是缩小至家,找到一家之长的感觉再扩展,根据片子的需要去贴近作为书记的焦裕禄”。“面对那么多人没有吃的,逃荒、生病,他是非常紧迫、忧苦、着急的……他那份着急跟任何一个一家之长看到自己的妻儿老小整天吃不饱时是一样的”。原来,李雪健认为他能把焦裕禄演活了,就是因为他找到了当家长的感觉。当然,是尽责尽力、鞠躬尽瘁的好家长。

对洋学生的“误读”,吴迪当然耐心解释,但舌敝唇焦却收效甚微。或许,这种“称兄道弟”或“长幼严格有序”的“家长式”管理,一直使“我们”有种“大家庭”依靠感和亲切感,但在“他们”的阅读中,这却是一种压抑个性的“家族性”传统政治表现。这种不同理解,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型”社会观与现代西方“契约型”社会观的不同,不可能在短短几堂课就得到“解决”。当然,对这种“不同”究竟何优何劣人们尽可各持己见,而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这种“彼此为镜”可以使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清楚、深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