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排行缘何取信难

2005-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春节刚过,2005中国大学排行榜又新鲜出炉。在这份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主持的2005中国大学评价中,清华大学以270.74分名列第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获第二、第三

名。进入前10名的大学依次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和以往出台的林林总总的排行榜一样,这份排行榜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时也难逃被诟病、质疑甚至抨击的厄运。一名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甚至在网上放言:难道中国科大还不如吉林大学?声称要像两年前的人大学子一样,一纸状书将组织者告上法庭。

只是,为何大学排行年年出年年遭人诟病?又为何年年遭人诟病年年出?又或者,背后有强大利益驱动使然?究竟中国的大学排行应不应该办,如何办呢?

2005大学排行褒少贬多

林林总总的大学排行中,武书连所在的课题组无疑是影响最大、规模最大、收集数据也比较全的组织方。据武书连介绍,他们对中国大学排名的工作至今已经10年有余。

但一直关注大学排行的北大研究生小任认为,这个排行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武书连此次将本科生在校人数也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不免贻笑大方。而且本次排行榜是想为考生报考学校提供参考的,事实上考生并没有从中获得有效信息。比如对学科的排名,仅仅排1234是很片面的,并没有给出各校学科的就业率、是否适合做学术等,考生无从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专业。

对于大学排行而言,指标的权重最后都是要量化的,每个指标都要找到相应的数据,所以数据对于大学排名至关重要。大学问题研究人士、上海交大校报主编熊丙奇就是以数据问题质疑此份大学排行榜。他表示,目前,此种大学排行很多数据的获取都是从网上来的,并不太准确,而且严重滞后,所以,排行榜的权威性很难得到广泛认同。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类排行榜从来没有向他们校方索取数据,不知他们的数据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所以他们并不看重这种大学排行。

熊丙奇同时指出,用论文发表的数字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有失稳妥。学者们都知道,同是公开发表的论文,质量却会差十万八千里。

但学者杨东平认为,武书连他们做的这个大学排行还是很有影响的,而且2005的排行数据权重还根据现实情况做了调整。无论如何,有第三方的评价毕竟是好事。社会、学界对于一些指标的质疑,如本科生数量、论文数量等,相信武书连领导的课题组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所能采用的手段有限。如就业率是最好的统计数据,但大家也知道,这个数据是最容易虚假的数据,正因为如此,这个数据就没有放进去。的确,国外的很多排行榜将学校声誉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声誉大都是同行评议,但在中国目前的人情社会还是很难行得通。

大学排行缘何取信难

自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首次尝试大学评价以来,我国已有17个机构发布了20多个版本的“大学排行榜”,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能够赢得公众的足够认同。搜狐网站的一个民意调查也许可以说明问题,当被问及“你对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看法”时,参加调查的27870人中有37.60%的人认为评分粗糙,可信度不高,24.04%的人表示完全不认同,只有10.07%的人认为客观准确,而一些报纸炮制的诸如“北大校长炮轰大学排行榜”、某高校学子要与组织方对簿公堂等新闻、闹剧也不绝于耳。大学排行缘何取信如此之难?

小任认为,现在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排行榜出来,各个排行榜都有自己的偏好,各指标的权重、安排也是各凭喜好,绝对客观、科学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中国的大学排行太重数据,而数据很难体现高等教育的一些软性指标,如学校声誉、学术声誉等。熊丙奇表示,现在大学排行榜面临的问题就是,指标要优化,数据要准确,还有一些假定条件是否合理,也值得商榷。他同时指出,现在很多排行榜都热炒综合性的排名,除了吸引眼球和吸引爱热闹的媒体外,他看不出还有什么更大的价值。整体的排行其实是非常难定的,各种类型的学校之间并不具可比性。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也指出,国外一些成熟的排行榜就不像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如此热衷整体排名,他们非常重视学科排名,学科的多样性指标也能得到体现。他对北京师范大学跌到了第20名的位置表示惊讶。

“大学排行从无到有,而且是民间机构在做,权威性不够,社会对这件事情也要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杨东平认为,大学排行取信难也有高校的原因。高校看排行榜,难免有一种功利主义的目的在里边,如果评分落后于自己的期待或落后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就难免会质疑。同时,他指出,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很多有商业运作的成分,与国外一些基金会主持的无功利的大学评价不一样,当大学排行的第一用户是给考生时,当大学看重这类大学排行时,有人怀疑是否有内幕,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因为,当学术的评价与市场挂钩时,就容易出现人为的信息的虚假。

大学排行的眼球经济和产业空间

那么,中国的大学排行遭到如此众多的质疑、非议,为何大学排行不减反多,近段时间来,更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呢?

魏编辑告诉记者,妹妹的小孩今年要考大学,他们家已经把各种大学排行倒背如流。虽然是将信将疑,但是毕竟目前没有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大学情况的通道,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搜集、整理信息,更何况现在高校的收费着实不菲,谁不想把这笔钱花得心知肚明?至于他本人,也曾经关注过大学排行,媒体如此关心大学排行,铺天盖地的谁谁谁又排第几,谁又把谁告了,能不关心吗?

的确,每次“大学排行榜”的推出,都能吸引足够的注意力。有市场,有需求,媒体要热闹,“大学排行”,已经成为教育话题中难得的几个公众话题之一。武书连等发布大学排行的用意,最后还不是落实到《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研发、武书连主编的以大学排名和本科专业排名为主线条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书《挑大学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上吗?在“考试经济”升温的时令,在若明若暗商业背景的衬托下,林林总总高校科学评估体系的背后展现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

有专家告诉记者,在国外,高校排行是一个庞大的服务产业,报考咨询,留学咨询,近两年一些国家还兴起了“大学诊断”评价服务,评价机构受高校等客户委托,提供有关分析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

中国大学排行应不应该办,如何办?

谈论到这个问题,记者所采访到的意见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以顾明远教授为代表的专家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大学排行,踏踏实实把学科建设好是最重要的。顾明远向记者表示,大学排行虽然对大学本身产生了一种激励机制,但各项指标太过模糊,不当的大学排行会误导公众和舆论,会扼杀部分高校的积极性。他同时指出,现在的父母在指导孩子上学方面有很大的误区,盲目迷信名牌,西方就没有这个讲究。选择高校,还是要看孩子的个人兴趣、特长和各种条件适合哪所高校,对所要选择的高校的教学理念、环境是否认同。他表示,大学排行,是学术上浮躁情绪的表现。

杨东平和熊丙奇等专家却认为,大学排行榜的产生,其实是一种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求学者和投资者共同的需求,反对是没有用的。反过来,这种关注促使大学调整自身,促进他们的发展。而且,如果排行榜本身缺乏公正性,健康的市场会进行优胜劣汰,相对公正反映大学水平的排行榜会存活。他们告诉记者,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率先推出全美大学排名,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大学排行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学评价有不少由民间机构主持,一开始也遭到抨击,但经过一段摸索和竞争,一些排行榜逐渐脱颖而出,被人接受。

在如何来办大学排行的问题上,学子和专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大学生告诉记者,希望各具特色的排行榜多样并存,但希望有一个官方的权威的排行榜出现。学者也认为,排行榜的操作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应该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多样并存后实现自然淘汰,但排行榜不应由政府办,而应由民间办,体现社会力量对大学的评价。熊丙奇总结道,官方行政化、计划性的东西比较多,反而不适合办。当然指标体系肯定要体现官方需求,但也要体现各种社会力量的需求。

相关链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发布的2005中国大学评价中清华大学以270.74分名列第一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进入前10名的大学依次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与上一年度的前10名相比,上海交通大学由第9名上升到第7名,南京大学由第6名上升到第5名,中山大学由第11名返回前10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分别下跌一名,四川大学跌出前10名。

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评出了15所2005年度中国一流大学,15所中国一流大学名单与上年完全相同。区别在于:竞争最激烈的工学第二名被上海交通大学夺得,浙江大学屈居第三;文学第二名被南京大学获得,复旦大学跌到第三;复旦大学同时失去的经济学第二名被北京大学拿到,南京大学失去的历史学第一名被北京师范大学收获。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完成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的排名。清华大学获得工学第一名,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哲学、法学、文学第一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第一名,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第一名,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第一名,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历史学第一名,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管理学第一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