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见不到新娘的也门婚礼

2005-03-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时延春曾是中国驻也门、叙利亚大使,从1965年进入外交部后,一直从事中东地区工作。在40年的岁月中,他几乎

遍访中东国家,与该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书中内容基本上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

我在也门参加过一些婚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了解到,也门至今仍相当普遍地流行着古老而又奇特的婚俗。

记得有一天,我应也门朋友的邀请,出席他家的婚礼。婚礼的气氛虽然很热烈,新郎也盛情地招待我们,但遗憾的是,直到婚礼结束,始终未能见到新娘。我看到,在场的来宾全部都是男士,这是男宾专场。我趁机向身旁的几位也门朋友询问有关也门婚俗的情况,其中一位朋友对我说:“实际上,你只参加了这场婚礼的一部分。但即便你参加完婚礼的全过程,也始终见不到新娘。这就是也门婚俗的奇特之处。”接着,几位朋友接连不断地向我介绍了他们家乡地区的婚俗情况。

在也门,绝大多数地区和人家仍然按照相沿成俗的惯例,由父母一手包办儿女的婚姻大事,婚前新郎、新娘难得有见面的机会。在男方交完彩礼后,双方家长共同选定吉日,为儿女完婚。虽然不同地区的婚俗习惯不尽相同,现代婚礼尤其是城市中的现代婚礼也已开始逐渐趋于简化,但许多古老的婚俗仍沿用至今,在部落农村地区更为普遍。按照过去形成的婚俗习惯,婚礼的全过程一般要持续6天至8天。

在也门有些地区,婚礼的全过程为8天,前4天为第一阶段,各种庆祝活动在新郎和新娘家分别举行。

第一天,在有些地区,男女双方家长分别宣布自己儿女的婚礼开始。在女方家,新娘静静地等候在闺房中。夜幕降临后,由充当伴娘的已婚妇女走进新娘的闺房,帮她梳妆打扮,为她穿上结婚礼服。这时,集合在房子外面的妇女们一边唱起民谣,一边敲起手鼓,一直闹到深夜才离去。而在另外一些地区,这一天为新娘出嫁前的捻灯芯日。在这一天,新娘要穿上为出嫁而准备好的漂亮衣服,戴上各种首饰,用金银线绣成的透明丝绸蒙住脸。她要将灯具擦洗干净,装饰一新,用棉花捻成灯芯,再灌上油。当天下午,亲戚朋友家的女宾到新娘家,为新娘梳妆打扮,有时坐下聊天,有时唱歌跳舞。在这种场合,新娘家一般要找一位当地有名的民间女歌手,专门在捻灯芯日这一天前来进行演唱。晚饭过后,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手提着点燃的灯笼或举着蜡烛先走到新娘面前,新娘在其兄弟或亲戚朋友家男宾陪同下由闺房走向家中最低层大厅。走进大厅后,男宾退席,新娘坐在大厅最显赫的椅子上,其他女宾一般都坐在地上。大家一方面向新娘表示祝贺,另一方面由女歌手唱歌,大家伴唱。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新娘离开大厅,返回自己的闺房。女来宾和新娘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陪伴她谈心,说些赞美和吉祥的话,并吃些干果之类的东西。有些人家嫁姑娘捻灯芯日的活动要持续到深夜才能结束。

婚礼的第二天,在新娘和新郎家分别举行升帆仪式。出席观看升帆仪式的来宾除了被邀请的亲戚、朋友和有关人士外,还有许多前来看热闹的人。由于人多,升帆仪式一般在房前宽敞的平地或在房顶平台上举行。升帆是指撑起一把大伞,再用几根柱子将大伞固定。帆升起之后,来宾们在大伞下和大伞旁举行庆祝活动。他们时而唱歌跳舞,时而相互交谈,主人以食品和饮料招待来宾。

婚礼的第三天是新娘沐浴日。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为讲究排场,事先要为新娘预订一间浴室,现在的城市人家都有盥洗室,一般都用不着专门预订浴室单间。但新娘在浴室或盥洗室沐浴时,其他妇女不准同时进入这间浴室洗澡。当新娘进出浴室门口时,陪同的女宾们把随身携带的鸡蛋扔向门两侧的墙上,其用意是为了驱邪,把恶鬼统统赶走,乞求真主保佑新娘安康如意。沐浴后的当天晚上,伴娘或其他女宾要为新娘染红手指甲和脚指甲。新娘只有在得到父亲送她的一份陪嫁钱财和土地之后,才能同意为她涂染指甲。否则,她将永远得不到这份嫁妆。

第四天是新娘化妆日,有的地区将新娘沐浴日与新娘化妆日合并为一天进行。这是新娘在离开娘家之前最后一次重大活动。在新娘化妆时,她的穿戴要与捻灯芯日的穿戴相同。新娘坐在大厅的椅子上,旁边有她的姊妹和女朋友陪伴她。与此同时,一位精通化妆的伴娘先在新娘的两手和两腮上涂上淡淡的线纹,然后为她描眉,最后在她的下唇上涂上口红。至此,婚礼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婚礼的第五、六两天为第二阶段,是新娘过门的日子,也是婚礼的高潮。第五天晚上,新娘的父母为送女儿到婆家去,要举办盛大的晚宴,晚宴一般要到10点钟结束。这时,新郎由一支迎亲队伍陪伴着来到新娘家。等候在新娘门口的伴娘看到这支队伍临近时,一方面告诉新娘做好迎接新郎的准备,另一方面通知新娘的父亲。新娘的父亲闻讯后先走出家门,与女婿见面寒暄表示欢迎,并在伴娘的陪同下,把女婿领进女儿的房间。引见完毕,新娘的父亲与伴娘便退出门外,新娘闺房中只剩下新郎与新娘一对新人。这时,新郎径直走到新娘身旁,用手轻轻抚摸一下新娘的头顶,接着背诵一段《古兰经》经文,再在新娘旁边坐下与新娘交谈,观赏一下新娘的容貌。大约20分钟后,新郎面向新娘退出闺房,与迎亲的队伍一齐返回自己家中或到事先安排好的地方暂呆片刻。一会儿,新郎在几位亲戚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新娘家。这时,新娘家的男子都出来与新郎见面,对他表示欢迎。新郎与他们寒暄,表示感谢,然后一个人进入新娘的闺房。他进屋后,关好门窗,与新娘单独见面。过了一段时间,伴娘前来敲门,新郎整好衣帽,向新娘告辞,走出闺房。新郎在伴郎和亲戚朋友陪同下,先期回到自己家中,迎候新娘到来。在这一天中,新郎家要摆宴席,宴请宾客。

第6天清晨4时左右,送新娘的队伍开始出发。他们敲着鼓,唱着歌,陪伴新娘去婆家。这时,新郎打着灯笼,与全家人一起在门口迎新娘及为她送行的人群。新娘戴着面纱,穿着盛装,在一片欢呼声中由伴娘陪同走进婆家大门。接着,婆家请来宾吃早饭。在有些地区,当新娘到达婆家时,婆家要杀牛宰羊,一方面用牛血或羊血驱邪,另一方面为新郎新娘祝福。这一天中午,婆家要举办盛大宴请活动,款待亲朋好友及各方宾客。

我在任中国驻亚丁总领事期间,曾出席过亚丁省长为儿子结婚而举行的盛大午宴。午宴地点选在亚丁工人岛上警察俱乐部内,俱乐部内有宽敞的院落,外面临街,便于停车。我们准时赴宴,但停车已很困难。在交通警的帮助下,我们总算找到了停车处。省长与其子新郎官在门口迎接客人,我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将一幅贝雕画作为礼物送给新郎及不在场的新娘。省长父子对我的光临及送礼物表示感谢,然后由礼宾官把我们领进一个大厅。我进门一看,大厅内挤满各界来宾,其中有不少是我熟识的老朋友。过了些时候,午宴开始,由于来宾太多,大家要分室就餐。警察俱乐部的所有房间几乎都用作餐厅,每个餐厅的饭菜都一样,都是烤全羊和手抓饭。我与亚丁省几位负责人被安排到一个面积约有20平方米的房间,这个房间本来是办公室,临时充作餐室。这个餐厅内也不摆桌椅,只铺一块大塑料布,所有食品都摆在塑料布上。我入乡随俗,席地而坐,照着也门朋友的样子,大口大口地吃羊肉,大把大把地抓米饭,吃得津津有味。饭后,也门朋友把我领到一个水龙头旁,用香皂和清水把手洗净。接着,我随长长的队伍走向前门,向省长父子告辞。当天晚上,省长夫人为其儿子的婚礼举办了一场女宾宴请活动,我夫人应邀出席了这场活动,见到了新娘并表示祝贺。

一般来说,婚礼的第七、八两天为第三阶段,是婚礼的尾声部分。第7天早上,新郎到新娘家拜见岳父母大人,共进早饭,饭后再回到自己家中接待来贺喜的客人。第八天,新郎要去拜见新娘家的亲戚朋友。八天过后,新郎与新娘一起到新娘家中吃饭,这顿饭就叫“迁移饭”,标志着家中的闺女已经嫁了出去。婚礼到此全部结束。

从长达8天的婚礼全过程来看,新娘自始至终接触到的只有她的亲属和新郎,而且要到婚礼的第五天才能第一次见到新郎。宴请男女宾客的活动要分别举行,新郎只在宴请男宾客时出现,新娘只在宴请女宾客时露面。新娘到新郎家后更是深居简出,根本不准与其他男性接触,甚至连新郎的父亲和兄弟也不准见面。这就是男宾在婚礼上只见新郎而见不到新娘的缘故。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门人非常重视,千方百计地要把婚礼操办得热闹一些。昔日的也门没有鞭炮,直至现代许多也门部落仍没有放鞭炮的习惯,但却有鸣枪庆祝婚礼的风俗。在农村部落地区,甚至在城镇中,参加婚礼的男子几乎每人都背着一枝枪,当新郎前往新娘家迎亲的时候,前来贺喜和看热闹的男子纷纷朝天鸣枪,一时枪声大作,此起彼伏,气氛热烈。由于众人乱放枪,鸣枪造成悲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一次,我去塔兹出差,当天夜里听到离我们住处不远的地方响起一片枪声,我们急忙打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门朋友告诉我们,这是有人在举行婚礼。但第二天早上却传来不幸的消息,据说一颗流弹出人意料地击中了新郎的头部,新郎伤势过重,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就呜呼哀哉了。本来是一场喜庆的婚礼,却居然变成了悲哀的葬礼,实在令人痛心。为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这个地区的人们后来在举行婚礼时,一般都不再鸣枪。但仍有人认为那位短命郎君之死是真主的旨意,与鸣枪并无多大关系,这些人在举行婚礼时仍继续鸣枪。

我任中国驻也门大使期间,应邀出席大酋长穆罕默德・豪兰尼儿子的婚礼。婚礼在豪兰部落举行,场面隆重,据说持续了8天。我率使馆一批人前往。当我们到达大酋长家门口时,数百名部落人士列队欢迎。他们热烈鼓掌,高呼口号,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大酋长致欢迎辞,然后让我讲话。我的话音刚落,立即响起一片鸣枪声,伴有几声炮响,热闹非凡。大酋长说,这是对我的欢迎。他说,这是他们部落欢迎贵宾的最高礼节。

欢迎仪式结束后,主人把我们引进大厅,席地而坐。大酋长为款待我们,命令部落人士杀牛宰羊,大摆筵席,饭菜非常丰盛。筵席过后,主人又令人抱来大捆的咖特,大家边嚼边谈。陪同我们的全是男子,见不到一位女子,更见不到新娘。在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新郎是大酋长的次子,他娶的是自己的堂妹,也就是他叔叔的女儿。

在也门,近亲结婚的现象相当普遍,通常都是堂兄娶堂妹为妻或表兄娶表妹为妻。在也门人的婚姻中,不太讲究辈分,叔叔娶侄女为妻的现象也不乏见。有人认为,也门的婚姻深受伊斯兰教影响和制约,而叔叔娶侄女为妻的现象就始于伊斯兰教创始之初。伊斯兰教史上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并由穆罕默德一手抚养长大。阿里从10岁起就信奉其堂兄所创立的伊斯兰教,成为伊斯兰教最早信奉者之一,长大后一直追随穆罕默德为开展传教活动而进行的征战,以勇猛而著称。穆罕默德对这位堂弟倍加赞赏,遂把自己的女儿法蒂玛嫁给他,婚后生了哈桑和侯赛因两个儿子,他们父子三人便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前三位伊玛姆。后来也门人便以此为依据,为跨辈近亲结婚做解释。

也门人形成并沿袭近亲结婚的习惯有两条理由,一条理由是,近亲之间互相了解,而婚前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婚后家庭的和睦和生活的幸福。由于是近亲,新郎新娘小时候经常见面,吃一锅饭,或互为邻居,孩提时代经常在一起玩耍,原来就是青梅竹马,长大后由双方家长做主定为婚配。另一条理由是,近亲结婚可节省彩礼,尤其对经济条件差的人家更为重要。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家庭即便付出贵重的彩礼,彩礼也是送到自己亲戚家。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从遗传角度讲,近亲结婚严重影响下一代身体健康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带来严重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也门有关机构对这个问题均做过调查,发表了一些有关调查报告,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报告指出,也门智力低下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10%。我在亚丁工作期间,曾两次参观过亚丁残疾人培训中心。该中心主任和教员告诉我,他们接收的残疾人多为聋哑和低智能青少年,而大批报名的瘫痪和半瘫痪、患小儿麻痹症、呆傻青少年尚未能接收进来。在这些残疾人中,相当一部分是近亲结婚所造成的恶果。残疾人培训中心经常以这些实例进行社会教育,但收效甚微。这里的工作人员为此感到担忧。

有关人员对近亲结婚的现象尽管感到担忧,但这种现象似乎没有减少的迹象,甚至有许多上层人物也倾向于这种选择。在我应邀出席此类婚礼时,我曾与出席婚礼的其他宾客交谈过,问他们对近亲结婚有什么看法,多数人认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传统习惯,后代应该加以效仿。

长达8天的婚礼固然给新郎和新娘家带来欢乐和体面,但同时也给相当多的家庭带来负担和痛苦。新郎和新娘两个家庭为这场婚礼要耗费一大笔钱财,尤其是新郎家负担更重。新郎家不仅要为这场婚礼支出大笔费用,而且在婚前要给女方家付出相当贵重的彩礼。多年来,也门人为结婚而付出彩礼的价值越来越高,很多人叫苦连天。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民间诗人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诸位父老听我言,彩礼负担重如山。我给一千嫌太少,一次开口要七千。阿拉伯人讲道德,嫁女切莫太贪婪。一千两千已足矣,婚后幸福是关键。

这位民间诗人在诗中所说的一千、两千、七千是指彩礼折合也门里亚尔的数额。那时也门里亚尔与美元的汇率基本上是一比一。这位民间诗人认为,男方付给女方价值一千美元到两千美元的彩礼就可以了,女方的胃口不必太大。也门人的收入低,很多人月收入不足160美元,家中人口多,如果一家有几个男孩要结婚,光彩礼一项支出就足以使这个家庭倾家荡产,负债累累。相当一部分家长为儿子的婚事熬白了头,累弯了腰,愁出了病,苦不堪言。

当谈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也门朋友都慷慨激昂地议论一番。他们希望能减少彩礼金额,简化婚礼程序,改革一些旧风俗,以减轻低收入人家尤其是贫穷人家的负担。(本文摘自《大使的四十年中东情》,时延春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