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事关国家民族兴亡的百年大计,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在我国,教育的每一步改革都牵动千家万户的神经。在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突如其来,以及全面实施人才兴邦战略的今天,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贡献应有的力量?对这个日显严峻的课题,探讨一直没有停顿。
善于
在当代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王宏甲不断创新,走出了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路子,那就是逐步由单纯的纪实向研究转变,这是他的创作有所进步的显著表征。近年报告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写法上慢慢出现了篇幅无克制地被拉长,以及堆积材料、罗列好人好事等影响文体健康发展的倾向,而王宏甲的创作则没有这种弊端,他经过自己的长期创作实践,形成了融思考与艺术表现为一体的特点。我们看到,《中国新教育风暴》中的作者的理性思考进一步发挥出特殊作用,他将探究成果直接冠以“相关思索”加在每个章节单元后面,深化和加强了叙事的力量,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他为写作这部作品进行了长达10年的准备,深入不同地区、采访教育管理部门,走入学校学区,查阅中外教育史料,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如,他对美国教育制度沿革的研究,对春秋时期、清朝民初教育改革的回顾,都使我们在对比中逐步深化对中国教育优势和问题的认识,在获得不少有启发意义的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教育改革必然趋势的理解。
真诚与热情,也是王宏甲创作道路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特点,他对未知的事物怀有真诚得近乎膜拜的虔诚,对文学始终热诚追求,他向来能以纯净透明的看待世间万物,对认准的目标的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从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对新事物的不倦探索,所有这些同样是文学家极端需要的素质。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作家受到各种诱惑的支配,为文学之外的利益所俘获和左右,对写作的题材素材缺乏热情,对要表现的人物没有感情,但我们在《中国新教育风暴》里却分明时时感受到作者灼烧的热情,他对王能智、曹彦彦、刘洁民等的刻画就饱含着深情,对自己老师的情谊更是倍加珍爱,在结尾专门留下篇幅抒发自己的情愫,从他的作品可以分外强烈地受到他人格的感染和触动。读者被他的作品折服,一方面是因为引人入胜,好读好懂,鼓舞人心,更是因为他所洋溢的真诚和热情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