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别了,刚左新闻主义

2005-03-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亨特・汤普森(1937-2005)

对待布什,汤普森更是一贯的嘲讽和怨骂。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开始重看约翰尼・德普主演的《赌城恨憎》(Fearand Loathing in LasVegas,港译《赌城风情画》)。半年前我看此片,只半个小时便告放弃。这次也好不到哪儿去,后半段几次差点儿睡着,但总算看完了。

如此强打精神,是因为影片据以改编的原书作者亨特・汤普森(Hunter S.Thompson),于2月20日在他位于美国科罗拉多的家中举枪自毙。

影片无法让我专注的原因,概因全片大部分镜头,都是出自两位主人公在吸食毒品和致幻药后的主观视角。他们所服,乃20世纪60年代大为风行的LSD。此药俗名“摇脚丸”,片中人吃过以后,便在电影里东倒西歪,逶迤蛇行。没有吃药经验的观众,或是未闻摇脚丸大名者,想必会痛恨导演在片中搞怪。

《赌城恨憎》改编自汤普森假托体育记者“劳尔・公爵”(Raoul Duke)之名于1971年所写的同名报道,叙述他与律师朋友――刚左博士(Dr.Gonzo)前往拉斯维加斯报道沙漠摩托车赛,却在毒品和迷幻药的作用下,歇斯底里地寻找起了美国梦的经历。此种报道风格,他称之为“刚左新闻主义”(Gonzo Journalism,这里用的“刚左”二字,借自台湾一本乐评集对Gonzo的译法,内地最近多作“荒诞新闻”,有以偏概全,对Gonzo误读的危险)。

汤普森死后,西方媒体多将刚左新闻主义的词源归于《赌城恨憎》里面的萨摩亚律师刚左博士,但gonzo.org(小心!不要误入gonzo.com)的创办者克里丝汀・奥西蒂斯(Christine Othitis)在其文章《刚左新闻主义的发端与观念》中说,gonzo来自汤普森的朋友比尔・卡多索的一封信,是加拿大法语gonzeaux一词的误拼。

误拼也好,自创也罢,反正gonzo已经进入了《牛津英语词典》。性、毒品、暴力、体育和政治,特别是摇滚乐评,都是典型的刚左写作主题。在“刚左新闻主义”之中,没有预先设定的规则。“刚左新闻”将事实与虚构,真实与想象,借助毒品、药物和酒精的作用混为一处,作者主观的虚构和想象,作为自我体验的一部分,都成了新闻作品中加以报道的事实。汤普森说,一个好的刚左记者,“需要大记者的才华,画家/摄影家的眼光,以及演员的多变”,刚左的报道风格“基于福克纳的思想,即最好的小说远比任何一种形式的新闻更为真实”。

刚左新闻主义与同一时代兴起的“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运动紧密相联,汤普森、盖伊・泰勒斯(GayTalese,曾多次来过中国)和汤姆・沃尔夫三人,被并称为新新闻主义的三驾马车。

新新闻主义因当年美国主流媒体对激进的左派社会运动(如反文化运动、反战游行、吸毒、嬉皮士现象)的漠视而兴起,号称反对新闻报道中虚伪的客观和自欺。新新闻主义对当代的文学和新闻实践,均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刚左新闻主义和新新闻主义,都注重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和丰富的细节描写,但刚左新闻主义的要求更为彻底――甚至彻底到不可理喻的投入,完全追随自己现时的感受,而不讲任何规则。

汤普森的个性极为张狂,他酗酒,吸毒,遗愿之一,是将自己的骨灰填进炮膛,一炮轰掉。自杀前,他少见地把儿子和孙子请到了自己的农场。最后时刻,他还在与妻子通电话,心平气和,谈着谈着就朝自己开了枪。他活到了67岁,不算老弱,但很多朋友都说,他早晚都会走自杀这一步。

也许他最大的优点是诚实。汤普森自杀之后,泰勒斯告诉美联社说,汤普森不免在道德上时有越轨之举,“在这个讲究政治正确的时代,他从来都不会政治正确。”

奥西蒂斯则在文章中说,汤普森的歪曲中也有某种智慧,谎言中也能见到真理。但是,如果有人对他所写的每件事儿都当真,便会错失刚左新闻主义的重点。它并非反政府,而是一种反新闻主义。记者约翰・塞克(John Sack)说的好:

我为《星条旗》写稿:“韩国,汉城,泰勒将军今天说,韩国不存在军火短缺。”但是我知道他在说谎。然而,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我没法这么说。

刚左的出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赌城恨憎》于1971年刊于《滚石》杂志之后,引来无数的刚左模仿者,但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汤普森那样表里如一,至死不休。他文章的种种闹剧风格,他的政治态度和激烈的人生实践结合于一身。因此,谈论刚左新闻主义,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说汤普森40年的创作实践;今天为他送别,也是在对刚左新闻说:再见。

汤普森也会偶而恋旧,想起大变,大乱,疯狂而又辉煌的60年代,不由得说,只有在那个时候,“我们才处在美丽的浪花之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