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周国平遭遇“周国平”说起

2005-03-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近些年在散文领域里颇具影响的哲学家周国平,新近连遇烦心事。这就是在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有两本署名“周国平”的内容颇为低俗的图书联袂粉墨登场(金城出版社的《读禅有感悟》,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纯粹的智慧》)。周国平愤怒了,愤怒的周国平就此发表声明:“这两本书皆盗名之作,不是周国平所写,其内容和

文字风格也与周国平的作品迥异,十分浅薄和粗糙。”除做如上的声明外,周国平还向出版方提出了质询,而出版此书的两家出版社很不以为然地表示,这是同名作者的不同作品,他们已做过身份核实,两位作者都叫“周国平”。如此一副问心无愧的样子,好像倒是哲学家周国平多事了。

事情果真如此简单么,我不这样认为。

这些年在图书出版中围绕着已有影响的名家做假造伪的现象,我们已见识过不少。先前的做法是,在名字的相似性上做文章。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好卖,就用“全庸”的名义出书,而且用行书写来,让你分不清是“全”是“金”,诱使粗心的读者就把“全庸”当成了“金庸”。可能是这种手法过于低劣了,后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招数,那就是干脆把作者名字改了,让其与某一名家同姓同名。作家梁晓声几年前就遭遇过类似的事情,就是突然发现行销于市面的署名“梁晓声”的作品并非他所写,而且内容恶俗不堪。当他去追究时,发现人家提供的作者的身份证确与他同名。原来作者本也姓梁,为了出书赚钱的共同利益,在书商的唆使下,到派出所把名字改成了“梁晓声”。在图书出版领域,因利益的驱动在利用名家和“蚕食”名家上如何花样翻新和怎样的不择手段,于此可见一斑。

《读禅有感悟》和《纯粹的智慧》这两本书的“周国平”,也许不是出书前现改的名字,但两家出版社把这样内容平平甚至是“浅薄和粗糙”的两本书郑重推出,着眼的还是已有品牌效应的“周国平”这三个字,背后当然还是瞄准哲学家周国平已有的声名和潜在的读者,用这样的同名著作去到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正因如此,两本书都仿照周国平已有著作的装帧风格,并在封面设计中刻意突出了“周国平”三个字。这种做法看来并不违法,但细究起来却有缺德之嫌。因为它制造着“暧昧”,又利用了“暧昧”,背后暗藏了一种投机的心理:“投”哲学家周国平已有的盛名之“机”,“投”读者一时难以辨别的热读之“机”,最终当然是借此去“投”市场利益之“机”。事实上这种做法也确有其效果,现在只要在中文搜索中打上“周国平”的名字,《读禅有感悟》和《纯粹的智慧》这两本书就会首先跳将出来,赫然排在周国平所有著作的前列。这种“借名”“搭车”又以假乱真的做法,怎能不对哲学家周国平的声名造成影响,怎能不对周国平的已有读者造成误导,怎能不使哲学家周国平气愤难平?

周国平遭遇“周国平”,看起来是一两例偶然的个案,但却是出版领域长期以来利用名家做各种文章的病态现象的一个新的发展,是一些出版人投机心理的一个新的暴露。这再次表明,在图书出版这样一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除过遵纪守法,还要诚信有德,这些超出那些蝇营狗苟的商贩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都应是出版从业人所应具备的和不可或缺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