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5:民营书业如何发展壮大?

2005-03-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去年12月,外资分销已经全面放开,而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已经全面启动,2005年将是国有新华集团的发力年、增长年;与此同时,国有出版社正在酝酿改企转制。有人认为,对于在强大外资和新华集团的夹缝中求生存、先天不足的民营书业来说,2005年将是其生存发展的危机年。在新的一年里,民营书业如何发展壮大,再度成为

人们的关注的话题。

2005不是槛:更应关注自身的良性发展

“危机总是和机遇一同到来的。”南京书城总经理张恒认为。他表示,如果没有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行业的大浪淘沙,则行业整体的经营水平不会有很大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会促使整个行业的壮大。“2005年对大多数民营书业来说,并不是道槛。”中国书刊发行协会非国有书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徐智明认为民营书店90%以上都是中小型书店,真正与新华书店在规模上可以抗衡的寥寥可数,所以,他认为,对民营书业来说,更关注的应该还是自身的良性发展,而不是与国有书业的竞争。竞争,只能是同质化书店之间的竞争,比如王府井书店和北京图书大厦。而外资进入,也不会有很多人进来开零售店,更多的是进行批发和连锁业务,而且更多的是采用投资的方式,所以,短期内,外资对民营的影响不会太大。“新华书店现在跨省开书店,他们之间倒是有竞争。”

所以,这位精明的秘书长最后告诫民营书业的是,“对于营业规模不大的民营书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比如说,社区书店、特色书店、专业书店等”。

成为一只美丽的跳蚤:以经营者的喜好挖掘书店的成长之道

徐智明,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的常委、北京广告协会常务理事,已经把他的龙之媒广告书店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西安、成都和南京,虽然只有员工32人,7家直营店总营业面积400多平米,是非常小的书店,然而,龙之媒在广告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接近20%,年营业额1000万元左右,并在2004年实现了18%的增长,徐智明自己认为,“我可以做一只美丽的跳蚤”。

严搏非,“文革”后第一届本科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曾在上海社科院哲学所长期从事科学哲学及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1995年底辞职,1997年注册了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如今,人文气息浓厚的季风书园的陕西店、复兴店、莲花店、黄陂店、静安店等,已经成为了上海的一个文化坐标。

徐智明告诉记者,他在过去十年总是求变,总是想龙之媒不仅是成为一家广告专业书店。现在龙之媒设定的目标是,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远,龙之媒致力于做一件事情――不变。他认为,对于民营书业,现在的关键是:竞争优势的建立。要做到即使在你的身边开书城,你也能生活得很好。经营者要学会寻找自己的优势,以经营者的喜好和特长来挖掘书店的成长之道。“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的寿命非常之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很多人去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去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如果你做能力之内的事情,你不会垮。”徐智明如是说。

那么,经营小而精的专业书店和特色书店,龙之媒十年来收获的心得是什么呢?徐智明向记者表示,首先,要以“精”“专”服务特定细分市场,定位是关键。其次,是多种销售方式和与顾客的沟通方式。除了店销以外,还应该有小型的书展,网上销售、电话订购、杂志订阅、邮购等多种销售方式;在与顾客的沟通方式上,可以有网站、电子邮件、短信等等。多种的沟通方法和销售方式是很多中小型书店都可以灵活采用的。他强调,对于专业书店和特色书店来说,会员制非常关键。实行会员制,就是要建立会员的归属感,建立会员对书店品牌的忠诚,使会员愿意介绍新的会员,愿意长久选择你的书店来购书。当然,会员制对于综合书店来说是不适合的,他们的会员卡往往会变质成为打折卡。

“季风书园八年了,它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环境。”严搏非如是说。他认为,卖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卖的实际是思想,是图书背后的东西。能不能发现图书的价值,并通过店面的设置和经营将这种价值传达出来,是经营书店的关键。“书店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一个言论的平台,书可以组成一个言论的平台。”他对记者说,开办季风书园时,他并没有做过多的宣传,他只是对图书做了一个选择,而这种选择刚好被这个城市的知识分子喜欢,而知识分子掌握了话语权,所以,季风书园的名声就出去了,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的确,季风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专业文化地标。成为这种地标书店,很多顾客就会对其有一种情结的依赖,购买习惯上的依赖,而书店也可以拥有良好的经营状况。

不一定存在路径依赖:大型民营书城也是选择

南京“第一商圈”新街口,与南京最大的国有新华书店相距不到百米的国贸大厦内,一座面积达12000平方米的民营书城――南京书城至今运营已有2年。总经理张恒告诉记者:现在看来,经营大型书城是正确的选择。

他认为,对于民营书业来说,特色书店之路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其实并不存在路径依赖,关键是擅长做什么,实力、资金能否跟上,对地方的经营状况是否有自己的分析。江苏的经济实力排在全国前列,而且,据来自全国各出版社和周边书城的不完全统计,江苏的年图书销售额、采购量和消费额均处全国第一,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目前江苏的大型书城并不够多,而且内部设施陈旧,也就是说,在大型零售方面相对滞后,市场份额有很多还没有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南京书城的投资者、江苏的民营企业鸿国集团内部达成共识,认为大型书城的未来比较广阔,竞争环境又不太恶劣,所以敏锐进入,准备将文化产业作为集团的第二支柱产业来发展。但专业店在总量、规模、效益上偏小,不足以做大,所以选择大型卖场和连锁书店的模式,“现在看来,这种选择是对的。”

“江苏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所以,我们的经验可能有一定的特殊性。”张恒同时也承认。

掣肘民营书业发展的关键:突破人才和资金的瓶颈

湖北海豚卡通总经理夏顺华形象地描绘了民营书业的三个层面:活不了的企业正在忙着做事,但结果怎么样他自己都不知道;理财型的企业会挣一点钱,但只知道攒钱,不懂用钱生钱;最后,战略型的企业,懂得资本运作,风险融资,但这类企业却是少之又少。60%的书商正在忙着干活,属于第一类型。话虽有点尖刻,却一语道破民营书业做不大的原因。

然而,资金从哪里来?严搏非感叹。任何企业要做大,都要有资金的投入。对于民营书业而言,银行是不会给予贷款的;而且,图书发行的利润率微薄,与其他行业相比毫无优势,加上出版上游没有开放,出版的核心产权没有开放,产业链是中断的,没有完整的产权格局,难以吸引外来资金的兴趣,也很难有长期的有恒心的资本进入,使得融资难度加大,阻碍了民营书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2月24日,上海书店在繁华的台北忠孝东路四段正式开张营业。这家由上海季风书园与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合作成立的书店,是台湾目前最大、最齐全的专门出售简体字书籍的书店;今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季风书园推出一套旨在帮助解决由于流通渠道造成的管理困难的“季风书业管理解决方案”。严搏非认为,为克服资金瓶颈,民营书业要善于利用自身在营销网络、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资源,策划一些较好的项目,吸引投资商的注意。

现在,制约民营书业发展的关键还在于,人才。“想扩张,最需要人才,可是,利很薄,薪水不吸引人,怎么办?”严搏非说,“也许有热爱这个事业的人吧,他会放弃他其他方面的利益,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他的收入有部分是快乐,但有人会接受这个,更多的人不会。”他现在采取的办法是,从零开始培养内部员工,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培养的。

“这个行业,既懂图书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太少了。”张恒也有他的苦恼,人力资源方面,现在看来,光靠引进不行,从外边引进的人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要不就是集团对他不满意,要不就是他不认同集团的企业文化,而本地籍的员工又都是专业以外的人,所以,人力资源问题成为他最头疼的一个问题,相应的措施只能是,加大对培训的投入。

并非老生常谈:希望走合作、联合的道路

没有大而强的企业,制约了其他行业对民营书业的投资。张恒认为,民营书业应该更开放地接受其他行业的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必须走合作、联合的道路”。他表示。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全行业在信息的交互上、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上还是相对滞后的。出版社的书到了书店之后信息是断的,比如说,书到了批发店,到了零售店,信息又得重新统计,实在是耗时耗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到了全行业的议事日程上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