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追踪弗兰肯斯坦

2005-03-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印度尼西亚的坦布拉火山从1815年4月10日起持续三个月的喷发,使欧洲甚至到了第二年,仍出现异常的暴风雨。已至初夏,还是连日细雨连绵,关了百叶窗,夜里也阴冷异常。三位为婚姻逃离英国而在这里相遇的文人,诗人乔治・拜伦和雪莱夫妇,以及玛丽・雪莱同父异母的妹妹简・克莱尔便只好躲在意大利的迪奥达里山庄(Vi

llaDiodali),围坐在炉火旁闲聊。拜伦习惯于要到凌晨三时才上床,他建议不妨读读随身带来的德国鬼怪小说的法译本自娱,读后就相互讲恐怖故事,再合出一本书,获得了一致的同意。

玛丽“急于构思出一个故事”,可是连续三天,雪莱每天一早问她“你想出了故事没有?”她都只能做出令人失望的回答。但6月19日,一早她就宣布:“我已经想出了一个故事。”两个月后,小说完成了,以《弗兰肯斯坦,或现代的普罗米修斯》(Frankenstein,orTheModernPrometheus)之名于1818年一月出版。

作品出版后被誉为“科学哥特式小说的奠基者”进入经典的行列,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也一次次激励着研究家和传记作家去探索一个问题:玛丽怎么会萌生出“一个类似人的影子,通过机器的作用,僵硬地活动起来”这种想法?

作家的创作,总是有客体的刺激引发他主体固有的格局或图式(Schéma),经两者发生同化之后,才能激发起他的创作动机,然后导入具体的创作行为。迪奥达里山庄之夜的事件是对玛丽心灵格局的一次撞击。那么她心中原来存在有什么样的格局或图式呢?

研究者注意到,1814年9月2日是雪莱一行私奔期间少有的一天。他们把小船搁在莱茵河右岸离曼海姆(Mannheim)河口以北数英里的地方,撇开克莱尔三个小时,据说是听当地的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去了。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学院东欧历史学教授拉杜・弗洛里斯库(RaduFlorescu)是“一位东欧史专家”。他曾耐心细致地顺着玛丽・雪莱一行的路程,考察了他们的这一段行踪,于1975年出版了一本书:《追踪弗兰肯斯坦:探寻玛丽・雪莱的怪物背后的神话》(InSearchofFrankenstein ExploringtheMythsbehindMaryShelley sMon鄄ster)。在寻求的过程中,弗洛里斯库从下比尔巴赫州(Nieder Beerbach)的前州长处得到启发,经过探寻,并请教了当地的史学家,他相信雪莱一行于1814年9月2日来过这里。弗洛里斯库在书中写道:

“她(玛丽)基本上不像某些人所想的。她曾涉足莱茵河一带,而且她异母同父的妹妹也提到,她曾在一个叫格尔斯海姆(Gernsheim)的小村子逗留。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弗兰肯斯坦城堡(CastleFrankenstein)。追踪她的足迹,我还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即雪莱曾去过这个城堡……”

弗兰肯斯坦的意思是“法兰克人之石”。法兰克人是生活在莱茵河下游东岸的一个日耳曼部落,三世纪中叶,他们设法西进,跨过莱茵河,把势力扩张到罗马所属的高卢地区。到公元494年又征服了高卢北部全境;再过了十多年,到了公元507年,他们南下进军,将高卢南部的西哥特人降服,建起了一个统一的法兰克王国。

在被法兰克人征服的地段中,有一个位于日耳曼达姆施塔特(Darmstadt)附近的罗马人的采石场。这里流传着一个著名的传说,是关于迪佩尔的。

牧师的儿子约翰・康拉德・迪佩尔(JohannKonradDippel,1673 1734)生于当时正用作陆军医院的弗兰肯斯坦城堡,长大后他进了斯特拉斯堡大学,在那里,他用的名字是迪佩尔・弗兰肯斯坦,或“弗兰肯斯坦城堡的迪佩尔”。年轻人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医生。迪佩尔对炼金术有很好的研究。他梦想能制出“长生不老药”(elixirvitae)。为此,他在城堡里建造起一个规模宏大的实验室,并外出挖掘坟墓、偷盗尸体,屠杀大量的动物,剖切他们的躯体,将血液、骨骼、毛发倒进缸里煮沸,酿成奇妙的液汁,进行实验。多年过去后,迪佩尔虽然确信自己已经能够通过给尸体注入他所精心酿成的液汁使尸体复活,甚至在死的前一年还宣称自己已经找到能够让人活到135岁的方法。但这毕竟不是事实。1734年,迪佩尔医生仍在继续实验他的“长生不老药”,用的是弗兰肯斯坦家族地窖中的尸体和其他配料。他又蒸馏出一种液浆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由于一时的疏忽,制出并喝下了极毒的氢氰酸(Prussicacid),约翰・康拉德・迪佩尔最后死于自己之手。一天后,当人们发现他时,他仍处在死亡的剧痛中,因为这种毒物的作用,他全身透出了美丽的蓝色阴影。2004年6月,德国警察证实,有人在达姆施塔特西南弗兰肯斯坦城堡大约两英里的一卡车停车场发现一具裸体的男性无头尸体,被认为是迪佩尔作实验的一个旁证。

另一个追踪弗兰肯斯坦的有心人是多产科普作家彼得・海宁(PeterHaining)。他在1979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的原型》(TheManWhoWasFrankenstein)中提到另一条线索,认为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是以安德鲁・克罗塞为原型的。

安德鲁・克罗塞(AndrewCrosse,1784 1855)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一生最引人注意的有两件事:他是一位神童,8岁就精通希腊文;后来,他在布鲁姆费尔德(Broomfield)他隐居的菲恩院(FyneCourt)乡间之家,将舞厅改造成庞大的实验室,配置莱顿瓶、各种实验器皿,并从窗外通进1800英尺铜线,做了一系列科学还不能解释的“创造生命”的实验。

克洛塞原是想将火山石溶于盐酸,等溶液一点点干燥,予以通电来制造水晶。结果,水晶还没有成形,却出现另一种奇特的效果:石块上像是长出什么东西,特别是到“试验开始的第十四天”,克洛塞报导说,“通过一面透镜,我见有小小的白色赘生物或隆起的乳头从充电的石块上伸出。第十八天,它们大起来了,抽出七八枝丝状体。”一个月之后,放大镜下已经很容易看到它们在走动了;似乎是小小的什么昆虫。克洛塞以为这可能是他的试验沾上了昆虫卵的缘故,决定另外做一次小心控制外界影响的实验。这次克洛塞用的是密封的容器,而且事先对所有的部件都用热酒精消毒过,通过塞子将电线通进容器。结果使他大为吃惊,几个星期里,有数百只小动物出现在石块上,“在显微镜观察下,它们小的有六条腿,大的有八条腿。”……

克洛塞描述说,他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昆虫,以几根可作尾巴的毛直立在那里”,像是“一头微型的豪猪”;另外还有几只靠近它。两天后,这些生物不断摆动它们的腿,然后又彼此分开,在实验碟里“自如行动”。几个星期后,这种生物已经超过一百多个。“当它们成功地迸发出生命的活力时,摆满仪器的桌子上最后全被这些昆虫所漫衍,它们都在找一暗处隐蔽自己。……在它们灵活地从一处爬向它处时,肉眼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克洛塞把它们命名为“蜱螨属”(genusAcarus),只是不知道是旧种,还是一个新种。

最初只有少数人注意到此事,后来就传开了。一家地方报纸抓住这个故事,用“非同寻常的实验”(ExtraordinaryExperi鄄ment)的大标题报导这“电流蜱螨”(Acarusgalvanicus),使事情传遍英国和欧洲。

克洛塞本以为自己通过实验创造了生命,高兴万分。谁知随着发现和创造的狂喜,这位“创造者”的悲剧命运也开始了。大多数的欧洲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深信一切生命都是上帝的创造,克洛塞自称创造了生命,这是对上帝的最大的亵渎。他们对他的这种渎神行为感到十分震惊。在他们的心目中,克洛塞干预了上帝的创造的法则,是一个与上帝对立的人。商人拒绝为他服务,教会相信他显然是中了邪,在他门前的石阶上进行礼拜仪式,为他驱魔除妖。克洛塞竭力希望向人们解释,但被拒之门外。

克洛塞大概在1836年写过一份有关自己创造生命实验的报导给伦敦的“电学协会”。肯特郡桑威奇(Sandwich)的一位叫W.H.威克斯(W.H.Weeks)的科学家被选定来重做他的实验,肯定了克洛塞的研究。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者、伟大的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 1867)在皇家协会(RoyalInstitute)的一次讲演中抨击了所有怀疑克洛塞的人,而且他和威克斯两人都相信克洛塞的“蜱螨”是一种生命形式,他的确创造了生命,两人都表示自己也能重现克洛塞的实验。但一切都没有用,克洛塞成为全英国最令人憎恨的人,他的心灵受到的伤害越来越严重,最后他渐渐地被人遗忘,终于在孤独中死去。

有记载表明,克洛塞曾多次在伦敦就电学实验的问题作过报告。彼得・海宁说,雪莱夫妇不但了解他的实验,还曾于1814年12月28日听过他的一次报告。因此,海宁肯定,克洛塞显然是玛丽塑造弗兰肯斯坦的原型人物。海宁的书出版后,获得许多人的赞同。一部专门研究文学原型的书,威廉・阿莫斯出版于1985年的《小说中的真正原型》(WilliamAmos TheO鄄riginalsWho sReallyWhoinFiction)就采纳了他的看法。不过一位叫威廉・圣克莱尔(WilliamStClair)的研究者看了海宁的书后,在《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文章,他一方面肯定了海宁的研究,说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只是圣克莱尔指出,海宁说的1814年12月28日的那次报告,却不是克洛塞,而是一位法国科学家做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