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元
单士元先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了70余年。这位中国古建筑专家,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
早在抗战的年月,我尚在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读书时,就开始听说并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看到单老的大名。我和单老的初次晤面是1949年新中国建国前有一次他来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那天。此后,在建研院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史 初稿)》评审会上,在中国建筑学会的几次建筑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上,随着见面的增多,我们也就越来越熟了。但是接触时间最多最长是在“文革”以后。那时单士元、罗哲文和我在全国政协连年都要参加全国各地文物保护的调查工作。我们对保护文物可谓志同道合,人称“三驾马车”。单、罗二老是终生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权威学者,而且都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元老。我却不同,只是一名中国建筑史的热爱者和古建筑与历史名城的保护者。
去年6月单老著的《故宫史话》正式出版。这是一份遗稿,是由他的女儿单嘉筠女士精心整理出版的。单老晚年在故宫上班时,嘉筠是他身边的助手,她对单老的许多文稿自然十分熟悉。
一、关于古都规划营造等的整体观念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有一种讲整体、重全局的习惯。小自“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不如此。所谓“天人合一”、“以礼治国”的观念,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以及“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界定,皆是都城规划、宫殿营造,着眼整体,从全局出发最根本的思想理念。明清北京以宫城皇城为中心、中轴的总体规划,首先是以象征皇权至上,惟我独尊,天下一统为主导。进而要求用地分区、布局秩序、街道经纬、建筑风貌等必须全局统一,整体和谐。明清北京前身的元大都:就是以整体布局和城市风貌的完美,当时即得到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高度赞誉。他说“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晚清北京自然比元大都还要完美。单老在这方面有许多论述。明代不仅废毁了元大都宫殿重新规划建设紫禁城大内,而且还有更多的规划建设成就后来居上。例如“左祖右社”对称地布置在紫禁城午门的前方及中轴线御道两旁的一东一西。这样的布置就比元大都的“左祖右社”偏在皇城以外偏远的地位更加严整,更加合乎礼制。又如,在承天门 清天安门 外扩大了“T形广场,“列六部于左,列五府于右”。也就是说广场之东建立中央行政六个部门,之西建立中央军事五个部门。相对集中地把中央行政和军事机关,紧贴在承天门前皇城的红墙边上。非常明显,这比元大都分散布置这些机关当然合理得多。再如,于宫城之外北,堆筑景山,以为屏蔽紫禁城的靠山,也是元大都所没有的。单老还写道了迄今已为很多人忘记或根本不知道的皇城原先有内外红墙之分的旧事。
《故宫史话》还启示:整体是时空统一的,古今中外,没有脱离时间背景,割断历史,孤立的空间整体。单老为此追溯了北京建都的最早脉络。“北京 房山区 琉璃河发掘出的青铜器等文物,证明在周朝封建时已有称都之名。”接着述说到位于广安门内外的辽陪都、金中都的遗址,进而直接地联系到元大都是在金中都东北郊选址新建的以及与明北京城的渊源。这一连串北京建都的履历,记录着它成长过程的足迹,联系着古都的历史文化整体。
二、宫城皇城形制的考源
明朝先后是朱元璋在南京、凤阳 安徽临濠 和朱棣在北京建立国都。宫城、皇城的形制虽然皆本于《周礼・考工记》的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基本布局形制:而以凤阳中都的营建最完善。所以南京第二次改建的和迁都北京新建的宫城、皇城的形制,都与凤阳中都直接密切有关。单老认定:“历史上记载营建北京皇宫以至都城是以南京为蓝图,而宏敞过之。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北京皇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凤阳皇宫规模和体制而建。”
上世纪80年代,以单老为首,包括罗哲文和我带着全国政协调查文物保护的任务,曾不止一次去凤阳考察中都宫城、皇城遗址。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已残缺的城墙、城楼、宫殿等遗址,经过“文革”的摧残就更加破败不堪。之后,单老从实地考查中都遗址的物证中,为了论证北京皇宫皇城形制的来源又专门写了文章。
明朝早期建的三座都城,迄今唯有北京保存下来。“择国之中而立宫”的明代北京紫禁城在中轴线上建立了三大殿,左右对称建立了左文 文华殿 右武 武英殿 等宫殿建筑群。在紫禁城之外的皇城,建立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注 和西苑皇家园林以及内府系统等那些专为皇家服务供奉的机关、作坊、库房建筑。宫城皇城有机结合,连为一体,皆为“民不得入”的禁区,单老赞誉那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完美的大杰作。
三、迁都北京,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明朝建国,朱元璋对于在何地建立国都,始终存在犹豫。天下初定,在南京建都不久,他又在凤阳老家按照《周礼・考工记》择地营建宫城皇城。等到建完之后,他又反复,没有用过一天就废弃了。于是仍旧以南京为都,并第二次改建南京宫城皇城。虽然如此,终究也没有使这位老皇帝满意。南京的宫殿原是填湖 燕雀湖 为基,建在填土上。后来宫城出现了前高后低的倾斜,这时又传来了太子朱标夭折陕西的噩耗。65岁的朱元璋悲伤慨叹,又想起了迁都的老问题,后悔说“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十二 。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后,迁都大事,竟由四太子燕王朱棣完成了。事实证明,朱棣迁都北京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中国封建王朝讲求“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国指都城 ,这“天下之中”不是国土的几何中心,而是指地理形势、战略地位、交通条件最具优势之地,最能有利于统一全国,统治全国,建立政治、文化中心,以至军事中心、经济中心的城市。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 ,迁都北京的诏书曰“北京实为都会,控四夷以制天下”十分明确,说的就是非几何中心。尤其历史的发展继续证明,清朝满族入关,都城也是选在北京。
单老在书中有一段精辟的评语:故宫是“民族建筑艺术集大成,其工程之艰巨、规模之宏伟、工艺之精巧、创造性之丰富为世界所罕见。它不仅是东方的瑰宝,也是世界上的奇迹”。当前,北京故宫正处在加强保护的最好时机。为了保护故宫本身的历史“真实性”,现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古建筑修缮和院内 包括筒子河 等环境的进一步整治。不久前又在故宫的四周划出了它的“保护缓冲区”,加强规划,进行整治,进而实现故宫外围环境空间和谐的“整体性”保护。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期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呼唤,全国人民在支持,政府在加强领导和积极主持。单士元先生的《故宫史话》此时出版,提供参考,发挥光热,我想该是有益的和重要的。
注:“前朝后市”的市指都城的大市,先是在皇城北的鼓楼一带。皇城内,宫城外,景山前有宫市。正阳门内,皇城大明门外 清大清门外 有棋盘街市。后来前门外发展起来的市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