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高涨着文学激情的写作者。因为怀揣对文学的热爱和信奉起步,从作品里不难发现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先锋的烙迹,窥见异国名家大匠的影子。他们尚年轻,因此被划定为“青春文学”或“80后”写作,实际上他们中很多人固守文学立场,体味着他们青春的漂泊和疼痛,沉默地阅读,思考,创作,不时以闪现灵光的奇特
“80后生态文丛”记录青春原生态
文汇出版社出版的“80后生态文丛”首推五本。黑天才的《脏》记录了他亲身经历的一段流浪生活,如今他正在安徽一乡村小学支教。正如他在小说中说的:我只能继续流浪,等待着在任何有金子的地方留下来。《钥匙在窗栏的阳光下》的作者冯涛原是一音乐少年,毕业后却选择了写作。如今他居于杭州的郊县,整日宁静地写下沸腾在他心中的故事,写完一部分就从南走到北,在自虐般的行走中,看他所能看到的世间相。《太阳底下的混子》翻滚着神圣的人生理想破灭后的愤懑、无奈、自嘲;《烟花烫》落英满地全是青春爱情的碎片,他们都在痛定思痛中出走,然而如影随形的依然是青春的迷惘。《百合长出翅膀飞了》是水陶陶的长篇处女作,极为纯情和美好。一个丧失了说话能力的舞蹈女孩的爱情故事,仿佛一朵在暗夜中怒放的百合,终究以它的洁白纯净照亮了每一颗在黑暗中徘徊、挣扎的心灵。这五部作品处处可见初学者的稚拙,甚至不乏败笔,但你无法无视他们散发着中国微末的、边缘的、原生态生活味儿的表达,亦无法不被他们这种表达所撼动。他们迷恋着爱情,但这爱情远远超越了青春萌动阶段的生理需求,而与人生的求索合二为一。与其说他们写的是青春的躁动,不如说他们铭记的是青春生命的搏击。他们张扬的青春无一例外都撞上了现实的暗礁和险滩,但他们的翅膀未曾被折断,他们未曾放弃。
该套丛书策划者金浩将这一群写作者定义为“80后之后”。他说:希望以“80后”丛书,带动读者瞩目另一波正在风起云涌的“80后”写作群。他们拔节生长于头缠彩练当空舞的“青春偶像”之外,他们无法被“新概念作文”获奖者、酒吧DJ、出国、校园等等任何可以炫人耳目的词语所归纳。“80后”之后,是我们对他们的重新命名。我们愿意根据我们对文学的理解,重新看取“80后”创作群,汰沙留金,让真正富于文学天赋且脉动着人间阵痛与热望的年轻选手,不至于被埋没。
“青春爱情坊系列”吟唱纯情赞美诗
春风文艺出版社进军青春文学图书领域的时间不长,却凭借着《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在内的一系列图书,一跃成为该领域的排头兵,让人刮目相看,此后,春风社旗下更是网罗了包括郭敬明、张悦然、苏德、蒋峰、宋静茹、徐璐在内的一批新锐青春写手。但不难看出,这些名字都和“新概念”作文大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新概念的获奖者中选拔作者,也成为春风的一贯作法。
2005年初,总是带给读者惊喜的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笛安的《告别天堂》,并称其为“2005年最具艺术水准的青春小说”。据春风文艺出版社透露,22岁的笛安并非一夜成名,她的第一个中篇《姐姐的丛林》就在收获上发表并被广泛认可。而且《收获》编辑部认为其在艺术倾向上对青春小说创作有一定引导作用。
继《我恋爱,我容易吗》《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热销之后,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柠檬树系列”隆重推出四本青春小说:包括何小天的《穿过风花雪月的年少》、黄湘子的《是谁恋上谁的心》、张楠的《爱情是个懒东西》。装帧精美、时尚,充满青春气息。“青春爱情坊系列”推出伊人的《仿若归来》。这是继《天使的眼泪》《海上花开》《新不了情》之后,伊人言情风格的一次最新突破。依旧是直刺内心的心痛感动,展现的却是人更加难以预料的缘起缘灭。
春风最近还推出了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和落落的《年华是无效信》。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以颇具才气的诗意笔法和唯美的故事设置到那个叫浅川的中学里,而且自始至终涌动着青春期的爱情躁动。在《夏至》和《年华》中,我们会感受到郭敬明和落落演绎出彼此心中酿造的美好而着实赚取人们眼泪的,而最终又从未弹出的情感情愫。
“青春图文馆”引领青春阅读
2004年夏天,6位有不同程度抑郁的少年,在合肥晚报的“心灵航线”不期而遇。为了帮助这几个孩子摆脱成长的烦恼,“心灵航线”的编辑萧芸,在丈夫叶小平的支持下,别出心裁为他们设计了50天的虚拟夏令营,带领他们玩了一个“万里长江漂流”的虚拟游戏。这个漂流是在文字的洪流里漂流。以自己抑郁的事实做靶子,书写出各自的心灵郁愤与理性思考。他们彼此支撑与鼓励,每天在网络上报告着写作最新的进程和旅途感受。在叶小平和萧芸的悉心疏导下,6少年卸却了抑郁的包袱,同时写出了6部中篇小说。曹晔将癌症妈妈的故事写成《卧底》;被理想的名牌大学遗弃、录取的大学与自己格格不入、在心中久久不能飘散的陶甲骥,写成《禅说背叛》;好朋友死在医院的夏夕儿写成《还魂草》;辽阳17岁的王美婷写成了内心体验《开除》;李潇潇写出了《出走》;周明寺写出了一个中学足球队长的悲怆的《葬礼》……每部小说,都是少年们心底长期郁结的吁吐。
这6部小说,已经以“火把2004”为题正式出版,并纳入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青春图文馆”。
据湖南文艺出版社一编室主任陈新文介绍,6少年的6部作品无疑开创了“校园文学”的新的时代。以往的校园文学作品大多是书写伤痕的“自传体”,或者是“幻城”式的“仿写体”,而缺乏真正传达思想的“现实批判体”的力作,而在6少年的作品里,恰好是强烈地体现了一种对于现实的批判精神,思想的力度超越了他们的年龄。这支熊熊燃烧的火把,传达的是一种成熟的,是2005年春天的温暖。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说,青春读物固然有泡沫,然而,作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阅读群体,“80后”的读者仍然需要自己喜爱的书,除了课本,除了文学经典,他们仍然需要切合他们所处时代以及他们同时代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读物。“韩寒与郭敬明之后,我们读什么?”这是深感迷茫的“80”后读者以及他们的代言人深感疑虑的。为了给“80后”读者提供一批好书,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举青春的旗帜,打造“青春图文馆”。图书馆致力于“青春新干线、茧系列、悦读力量、80度空间”四个系列的完善与丰富,将青春文学从单品种到系列书全面开发。
作家马原曾为《重金属―――80后实力派马虎将精品集》作序:“把历史发黄的案卷翻回到1984年,看看那一年里中国的文坛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有一个叫王蒙的,当上了皇家文学刊物《人民文学》的主编;有一群搞文学评论的,在杭州聚会密谋一场文学革命;有一个叫阿城的,发表一篇标题为《棋王》的小说;有一个叫马原的,怀里揣着《岗底斯的诱惑》到处找地方发表;有一个叫莫言的,把《透明的红萝卜》交到一个叫朱伟的手上(朱伟当时刚好在《人民文学》谋生计)。回到当时,也许没一个人意识到形势一触即发,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的相似。20年,整整20年后的今天,我们忽然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形。小饭,李傻傻,张佳玮,蒋峰,胡坚,他们和近几年里名满天下的韩寒郭敬明春树们处在同一年龄段,几乎同时开始做小说。成人们说到他们,语气里总带着或多或少的不屑。很少有成人想到―――肖洛霍夫在这个年龄已经写下了《静静的顿河》第一部,王蒙完成了《青春万岁》,苏童写出了《妻妾成群》,格非写出了《迷舟》。”
的确,他们是写作者而暂时不是作家。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年轻,还包括成长环境的“轻”本身,这使他们获得了一个相对纯粹、轻易专注于文本本身的开端。无论他们现在是否已获得批评家给出的糖果,他们的成长空间都会远远大于他们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