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萧乾、冯亦代……当我们捧读许多外国文学名著时,这些著名翻译家的名字,便如同镶嵌在文学苍穹下颗颗亮丽而耀眼的恒星,并演示出一种不尽的辉煌。而如今,随着这些文学翻译大师的离去,我国的文学翻译事业,也迅即跌入了低谷和窘境。
日前揭幕的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仅设的5个优秀文学翻译奖获奖名额,
文学翻译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最大的诱因,恐怕莫过于时下许多人已不再将文学翻译当一种事业来善待,而是当作一种产业进行经营。如此,文学翻译的浮躁和喧嚣就在所难免,而文学翻译的成果却日渐干瘪和枯萎。因为对于文学翻译来说,它与其他翻译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其不光是对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简单翻译,而且是一种颇为艰苦的再创作过程。罗新璋先生翻译的《红与黑》,几乎是一字一推敲,一天下来,才翻译三百字。可如今的翻译家,即便其“信、达、雅”之境界齐备,又哪还有此等功夫和耐心呢?因而,既然文学翻译是一种需要许多人默默奉献的事业,就不该让出版商仅仅把其当作一种产业来经营。而且文学翻译作为一种事业,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外,更需建立文学翻译基金会等专门组织,以借助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对有成就的文学翻译者以嘉奖,对时下不景气的文学翻译以扶持和呵护!恐怕只有如此,文学翻译走出眼下窘境的日子才能更早一天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