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大美国主义”的影片《独立日》剧照
有不少人认为,现在国际上甚嚣尘上的“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美国化”。而以平装本畅销小说和好莱坞电影所象征
美国大众文化的创作事实也是如此。在世界电影市场上横扫一切的好莱坞电影,表面上来看,是关于人类一系列普遍价值观念的倾情诉求,但掩盖在表层语义之下的,是其一整套关于美国神话的完整叙述。我们很难忘记,当年以约翰・福特为首的大导演,通过对傲立于西部荒野的牛仔形象的塑造,把西部片提高到A级片的档位,从而形成了绵延不绝的美国历史和英雄的神话;而以弗兰克・卡普拉的《一夜风流》为开端的闹剧片系列,则通过一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魅力四射的恋人的爱情叙述,将美国电影从地密尔的古典浮华转向对美国普通人生活的叙述,从而开始为公众编织关于美国民主国家的梦想;歌舞片《雨中曲》、《出水芙蓉》及著名童星邓波儿主演的诸多影片里的那些金童玉女,和美轮美奂的盛大歌舞场面组合在一起,把美国描述成了一个歌舞升平、浪漫迷人的乌托邦式的梦幻世界;《外星人》、《独立日》等科幻片里那种以千篇一律的美国英雄拯救人类于危难的主题叙述,更是对美国的大国意识形态和沙文主义的神话隐喻;生活伦理片《克莱默夫妇》、《为戴茜小姐开车》等,通过对平民英雄的情感的挖掘和对其渴望的满足,对美国社会的现实矛盾进行了缝合,从而将美国人民的生活完全理想化了;还有强盗片、黑帮片《小凯撒》、《教父》中渲染的那种由对个人主义和法律秩序的双重承认所导致的美国式的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美国大众文本的存在,显然无一不在证明,好莱坞的确营造了一个富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美国神话”的梦幻世界。
美国大众文化所缔造的“美国”神话,随着其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反复上演、经久熏陶,势必会在许多国家的大众心目中,不同程度地形成对于美国文化标准与价值观念的认同与沉迷。媒体曾报道过一则新闻,说的是在美军炮火下,一个巴格达青年流连于街头音像店中,目的只是为了买到一张最新好莱坞电影的碟片。这则新闻中的青年,显然就是全球许许多多深受美国大众文化影响、进而沉醉其“神话”世界的“美国迷”中的一个。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说,“以前从来没有过一个特定文化类型的同步化,充斥全球到了这样的程度和广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莱坞已经征服了世界”,“我们正在变成一个好莱坞星球!”这种惊叹,可以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和情绪。而正是在这种想法和情绪的驱动下,世界各地都曾有过类似的抵抗美国大众文化的壮举。如韩国导演林汉泽剃成光头在汉城美国使馆前示威抗议,法国著名演员阿兰・德龙在巴黎协和广场当众焚烧好莱坞电影拷贝,以及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针对美国电影所采取的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等等。这种看似文化上的较量,实质上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意识形态对美国意识形态强权的抵制与斗争。
美国大众文化所造就的“美国”神话强势,的确已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构成了威胁与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大众文化就是一匹来势汹汹的狼,在无法将其打倒的情况下只能拒之于门外。事实上,在现代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拒之门外只能是暂时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与合理的策略,便是谋求自身大众文化的大发展,以实力抵御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入侵者。
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东欧国家优秀电影的不断出现,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也许暂时还无法与好莱坞相抗衡,但其将来的发展却极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与意识形态格局。而且,还有一种事实无法忽视,那就是外来文化在进入本土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本土化变异。就像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家阎云翔在关于北京麦当劳的田野调查中所分析的那样,“在美国,以快捷、价廉取胜,并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麦当劳”,入驻中国后,“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被赋予了中国文化的意义”,从而使“北京的麦当劳成为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这种本土化的变异,虽然常常是外来文化为了打开本土市场而做出的一种策略性变化,但却也使美国大众文化增加了一种本土文化的意义表达。确切地说,“全球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交往过程,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的相互接触与冲撞,构成多向度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的过程,尽管当前在这个过程中,交往双方或多方还无法形成真正平等的对话。
英国王牌制片人大卫・普特南爵士说得好:“处于巅峰状态的电影永远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向大众开放的,而且永远处于公众注意的焦点。”
因此,今天唯一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大众文化,必然会向世界倾泻、蔓延与渗透;但当他日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大众文化,在不断发展中向美国大众文化渗透,并逐步攀上它的肩膀,然后超越它,纷纷创造出自己的达到世界“巅峰状态的电影”的时候,它也会向周边乃至更远的地界流溢、蔓延和渗透;只有多“峰”并立、相互渗透的世界文化交往格局,才能真正带来国际间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图发展的健康局面。这个局面应该成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发展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