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我们安全的方舟

2005-03-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总结历史经验,直面日益频繁的城市灾害,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把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纳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这是各级政府必须做出的理性选择……”《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重庆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一书的作者王绍玉教授如是说。

21世纪是―个“城市世纪”,诺贝尔经济奖获

得者Stiglize2000年7月在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曾讲过,“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

城市化已经成为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共同选择。但高速的发展进程改变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并由此引来了频发的灾害:有严重的自然灾害,有科技发展过程中人为导致的技术灾害,更有源于人类的反社会行为造成的人为灾害。但是,城市化的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现代社会体制的日益变革,以及现代城市灾害的群发性和链状特征的显露,传统的防灾减灾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防灾减灾到加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如何实现我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如何生活得更加安全?在人类越来越珍视自身生命的时候,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各种灾害?

王绍玉教授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这使得他对影响人类社会的巨大灾害有着深刻认识,并由此开始了如何应对灾害的思考。他和他的从事灾害与社会问题研究的同事们早在2002年就明确提出了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这一新的课题。长期以来,他们在深沉思考人类在灾害中的命运、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反思了我们国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在探索将危害人类的灾害转化为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的道路上,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和才智。

《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重点放在了探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体系和这一学科的构建上。

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在总论即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理论部分,作者分析了灾害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城市灾害的基本特征,灾害应急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我们应怎样构建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体制,如何对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与指挥决策,同时,也提出城市灾害的监测预警,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的资源储备,城市灾害救援体系的建立,以及从解决与灾害损失同步增长的角度,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

分论则由各种自然灾害、技术灾害、人为灾害的特征和现状及其相关灾害的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与灾害的资源储备等方面的内容组成。

作者在书中对不同的灾害进行了剖析,用大量的数据,表明了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因这些灾害而严重拖延的事实,并逐一探讨了应急与管理的对策。例如,种种自然灾害对城市发展的威胁、由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开发带来的技术灾害、城市居民生命的第一杀手是什么、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与管理以及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我们城市的人为灾害等等。每一章节的分析,都是打开探索之门的钥匙,读来极具特色。

书中提出:实现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打破‘重增长、轻发展’的思维模式,牢固树立全面的发展观,不仅要追求GDP即人造财富的增长,而且要注重‘绿色GDP’即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更要关注‘人文GDP’即人自身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是作者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的―个观念,值得欣慰的是,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几天,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公告: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北京,将作为6个试点城市之一,在统计发展的GDP的同时,要计算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成本GDP。这意味着政府在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意味着政府已经开始用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来审视工作、指导工作,这也是专家学者们呼吁倡导的初衷。

对于从事灾害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人员,这是一本具有指导性的理论书;对于关注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众而言,这是一本引领我们深入灾害应急与管理这一新学科的引导书。在灾害面前,城市是脆弱的,在科学面前,灾害是可以减轻的。只要我们共同关注这个重大的社会命题,积极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就能为推进国家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