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 李晓明高教司教学条件处处长 | 董锦歧高教司教学条件处调研员 |
信息技术正在造成高等教育教材的革命
读书报:您如何评价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的状况?
张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高校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才的培养与教材有密切的关系。好的教材学生用了会有很多收获,同时用起来会感觉很舒服;而质量不高的教材,或者难懂的教材则会让学生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材建设的好坏,实际关系到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然质量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现阶段我们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劳动者,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实际就是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那么,在当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教材,这是需要做出明确回答的重大问题。当然,需要肯定的是,高等教材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
其一,近几年来的“十五规划教材”针对新的学科、学科新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规划,我们希望优秀的专家和优秀的学者能够把新的东西、学科新的发展方向作为教材反映出来。“十五”期间我们抓了2000多种教材,应该说这个教材在我们高校人才培养当中应该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其二,我们抓了将近1000种“面向21世纪教材”,并鼓励一些好的高等学校自己编写教材,比如清华大学在计算机教材方面;同时,我们也针对不同的学科抓教材建设,比如英语教学改革的教材就是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出现的,这些教材中有的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第三,我们大力抓了多媒体教材的建设。一定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造成高等教育教材的革命。我们认为,今后的教材不仅仅是纸质的,应该是多介质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以电子教材为主的。
高校教材市场出现无序竞争
读书报:据您了解,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方面出现了哪些问题和不足呢?什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张尧学: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还是应该看到,有部分教材还是比较落后的,包括我们的部分规划教材。教材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它的内容和形式上。首先,在内容上,有些东西比较陈旧,已经过时,有些教材可能就没有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内容上比较陈旧,甚至还有错误的地方,无论文理都有此种情况。当然理工科更加突出一些。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还有生命科学技术等,现在出现了很多情况,学生都已经从互联网上知道的东西,老师还是在按照他几年前的教材上课。
另外就是形式上的落后,当然这也有出版社的问题。不能否认这也有成本上的限制,但是你看我们的课本,拿出来就是没有国外的好看,错字也多,甚至一些图也有出错的;国外的教材则不然,印刷质量很好,错的图基本没有。这说明我们的出版社在某种程度上,责任心在下降。
我们的教材市场上存在着需要规范的地方,现在高校教材市场的无序竞争已经造成了某些优秀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推广使用。现在教材的选用都放开了,是老师说了算,当然我们也有一定的调控,政府会有一定的评估和要求,但有时候这些要求很难得到落实。所以,现在在高校教材的选用上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师的“教育职务犯罪”。我们的某些教师在选用教材特别是选用公共课教材时,吃回扣,有不正当的利益挂钩,这两年我们已经在好几个省抓了不少人,强调一下,我们还会继续打击,而且打击的力度还会不断加大,绝不手软。请这些老师好好想想,我们有多少学生是从贫困地区来的,甚至有学生的父母是卖血来供他们上学的,你们吃回扣,吃学生的血,吃得下去吗?
轻视教材问题出在评价机制
读书报:现在在选用高校教材方面能否有某种监督机制的出台呢?
张尧学:我们现在正在推行招标。但是大学教材与中小学教材不同,比较专业。要具体监督某位老师选用某种教材,不选用某种教材,施行起来有难度。
与出版社密切相关的,是教材的建设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的出版社就比较先进了,比如高教社在抓立体化教材出版方面,当然这也和我们的投入有关,我们投入了几千万。所以,在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制作教材方面,出版机构还有待于提高认识。
部分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学者,并没有重视撰写教材这件事,也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把教材建设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来抓。
(读书报:教材现在不能作为科研成果,好像限制了很多老师的积极性。)
对,编写教材不算科研成果,这也是国际惯例,但也不能说是因为这个原因就限制了老师的积极性。
相反,强调教材不算科研成果是不是也有问题呢?为什么教材就不能体现一位老师的水平,只有通过科研成果来体现?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是我们的评价机制的问题,为什么要把科研成果强调得比教材的位置高得多。比如我们现在强调,教师一定要上讲台,要给学生讲课,这是教师的责任。
同样,编写优秀的教材,我们认为这也是教师的责任。当然这也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教育很重要,可是国家认为科研也很重要,但是,无论如何,人才还是根本。
李晓明(教育部高教司教学条件处处长):还有一个是教材使用当中的问题。现在我们部分老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拿着一本书,按部就班从头使用到底。事实上,像国外一些知名高校,教师授课并不是遵照着某一本书来讲课的,而是综合了多本优秀教材内容,提供给学生比较开阔的思路。还有就是,一些重点院校自己编写教材,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面很窄,就是本校在使用;而有些一般院校,使用的教材可能相对来说水平稍低一点。如何推广这些重点院校编写的优秀教材,也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
董锦歧(教育部高教司教学条件处调研员):所以,在我们的规划教材中,重点院校参与编写的教材比较多,一些普通院校在使用过程当中,就是因为一本教材使用到底,就提出了种种比如说篇幅不适合课程安排,或者不适宜他们学生水平等问题。我们还是提倡一门课程应该使用多种教材,至少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综合不止一门教材,而不是以一本书为基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教材现在是越编越厚,我们还提倡应该删繁就简,不要为了编书而编书。
给所有出版社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读书报:刚才张司长也提到了,给某一家出版社投入了数千万的资金。现在很多出版界的人士会有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很多资源、包括资金的投入都集中在了几家出版社,那么对一些其他出版社来说,是不是不太公平呢?
张尧学: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但要明确一点,我们国家正处在由一个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当中,这个过程是不断完善的。我们也注意到了下边一些出版社反映竞争不公平的问题,所以以后我们会考虑,像教育部的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我们会考虑脱离某一个出版社,让竞争环境更公平一些。
但是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说只给哪一家出版社提供环境,其他出版社如果有一些好的想法也可以和我们沟通,我们会给所有的出版社提供一个尽量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政府部门,我们不会只支持某一家出版社,或不支持某一家出版社,对所有出版好教材的出版社我们都会提供支持。
李晓明:大学社的观点也要更新,不能说什么都等着教育部来分配,大学教材建设没有分配的问题。比如“十五”规划并不是由我们分配给某一个出版社的,而是由出版社自己去争取选题,争取专家。
张尧学:所以,各出版社应该保持和专家的长期联系,争取不断地出教材精品。有些出版社资源也很好,但是没有充分整合,慢慢就下去了。比如说我们上一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有些出版社抓住了机会,出版了符合改革精神的优秀教材,一下就上去了;再比如我们这一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如果有出版社出了好书,那他也上去了。所以出版机构要密切关注时代的发展,注意技术的进步,才能出精品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没有统编教材
读书报:有些学者提出,能不能不搞统编的大一统的教材,让更多鲜活的、有个性,同时体现多种学术观点的教材出来。
董锦歧: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十多年以前就没有统编教材了。
张尧学:如果说有,也只有一个,即马列主义理论是有统编教材的,这是由中宣部牵头的,但以后可能也要取消。我们现在只有规划教材。规划教材的意思是,某一学科领域没有这样的教材出来,那么我们就要组织专家在这个领域编写一本新的教材。至于谁来写,我们是招标的。而且规划教材的意思,是发布、推荐,并不是规定各院校一定要使用。
今后一段时间高校教材建设的设想
读书报:那么,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呢?
董锦歧:“十一五教材规划”的计划现在正在调研中。但是大的方向是,新兴交叉学科的教材建设,内容陈旧的教材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教材建设中新技术、多媒体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