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每天读一点名著

2005-04-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的整个学生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因此酷爱看书的我,只能把当时所能看到的小说都借来,或者买来看,例如《艳阳天》、《海岛女民兵》、《渔岛怒潮》之类的全部看过,后来,看到了《闪闪的红星》、《新来的小石柱》,还是托亲戚从上海买来的。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所谓的小说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是“文学”。直到

我高中毕业,“四人帮”垮台了,我才看到了真正的中外名著,如饥似渴的我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文学的教益文学的作用。那个时候是我阅读的高峰,也是我买书的高潮,书堆放不下了,母亲就给我买了一只书橱,看着日益增多的书,我得到了“精神满足”。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家庭等事务和压力的增大,我渐渐地疏离了文学,即使阅读也只是翻翻报刊之类,根本静不下心来读文学,无疑此时的心中有时会感莫名的“空虚”,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尽管路过书店,也会忍不住走进去看看,忍不住手痒痒,买回一些名著,但仅仅买回来后放在书橱中观赏一下,似乎在填补着一种空白,我深知这些书不知会什么时候才能阅。

不过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并没有泯灭,也许是我在少年文学院工作所受到的熏染,有一天当我重读起那些文学作品时,我忽然有种新生的感觉,我的心灵中涌动起了一种渴望,渴望从文学中吸取精神的养料,渴望从文学中得到生活的意义,渴望从文学中解答生存中的困惑,渴望……我于是捧起了《沈从文小说选》,我看到人生中的纯净、自然中的秀美,看到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我深刻感受到了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所具有的社会的内涵,对生活的追求、向往,以及在其追求、向往过程中所产生的迷惘、失落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具有普遍的典型性;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则体现了世俗社会对人性追求的制压,这也是会永远存在于人间的无奈,但如何去冲破这种无奈呢?裘德无能为力,其结局只能悲惨地死去,今天的人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一本又一本的书排在我的床头待看,每天紧张的工作中如何寻找空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挤时间,每天睡觉前看上一段名著,这样积少成多,不就能一本一本地看完了,用这样的办法我今年就已经看完了14本书。真的,每天读一点名著确实能让我心灵宁静下来,会促使我思索一下生命的价值。喧闹的日常生活常常会令人们失去生活的真正意义,似乎只有赚钱才是唯一的目标,当然赚钱是物质的基础,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精神需求”。

每个月的购书又成为我的一项生活开支,逛书店又成为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更为可贵的是儿子也喜欢上了书,而且名著成为了我们父子的共同爱好,他也养成了在繁忙的做功课之余,在临睡前看上一段名著,其实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每天读一点名著,每天净化一下心灵;每天读一点名著,每天充实一下精神;每天读一点名著,每天的日子都是新鲜的;每天读一点名著,每天的生活都是有价值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