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出版年产值达25亿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的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驶上快车道。据新闻出版总署音像司提供的统计,我国网络出版年产值已达25亿元,占国内信息产业产值的10%。我国现在每年大约问世5000多种数字出版产品,其中网络文学、学术著作和网络游戏在
国际出版论坛8月举行
据悉,200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将于8月30日在北京举行。
“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是中国举办的最重要的大型国际出版论坛。举办论坛的主旨是,加强和促进中外出版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共创未来。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主题是“出版产业的集团化运作与国际贸易”,受到了中外出版界的关注与好评。
此届论坛的主题是:出版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 (中国新闻出版报)
打击伪书呼唤长效机制
最近,全国各大书店都忙着将“伪书”撤架,不过,撤架的依据都是“涉案”出版社发的通知。如果出了“伪书”的出版社没有向书店“主动交待”,书店就无法知道真实情况。
另外,最早发布“伪书”名单的是一家属于第三方的企业咨询公司,许多书店把这份名单当成了参考和依据,然而这份名单本身并非准确无误。
业内人士呼吁,审查、认定并向社会公布“伪书”的职责应该由政府权威部门担当,单靠舆论监督远远不够,图书界急需建立更集中、准确、有效的审查和管理机制。(新民晚报)
畅销书作家建议茅盾文学奖要兼顾大众
著有《牵手》、《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的作家、编剧王海?认为:“作为国内长篇小说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的水平不容置疑。但是它的作用还可以更大,尤其是在推荐优秀长篇小说方面。获奖的小说至少应该在获奖后变得更畅销。”
“茅盾文学奖一直被认为是业内专家依靠个人喜好和口味评选出的专业大奖。就本届而言,莫言的《檀香刑》、贾平凹的《怀念狼》等都受到关注和热捧,虽然文学评奖从来没有完全客观的标准,他们的落选再次印证了专家口味脱离群众趣味的说法。”王海?说。(北京青年报)
“御制书”:一株商业文化的病苗
所谓“御制书”即“企业史”一类的书。此类书籍一般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作者由企业约请,并由企业提供相关档案资料;二是写作提纲经由企业过目讨论;三是作者享受企业的某些补贴,并在出版推广等关键环节受到企业帮助。因此有人称之为“御制书”。虽然这类书一般都标榜“是客观的”、“不干涉作者的写作”,但正如出版商的实话实说:“企业请人写书客观性肯定打折扣。”无论怎么辩白,这类书也甩不掉“为企业树碑立传”的影子。(解放日报)
杭州中小学将开设“茶”课
为了让茶真正成为“国饮”,杭州人打算从娃娃抓起。据透露,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叶研究会等单位将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杭州将准备在中小学开设有关茶课程、普及茶知识。
据了解,杭州目前有茶园面积近45万亩,去年茶叶总产值突破10亿元,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8%,形成了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等“杭州十大名茶”。而且,杭州拥有包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内的8家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