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虹坚先生说的这本《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确实是五位儿童理论专家“谈出的世界”,它是专家的倾心奉献,也是新蕾出版社献给读者的厚爱。
新蕾出版社注意到,中国儿童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相比,我们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即使与国内的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总体的创作数量、质量,也不是令人满意的,这是不是与缺少对儿童文学的研究与推动有关呢?在世纪之交,儿童文学界有必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正视现状,未雨绸缪,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正是怀着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虔敬之心和巨大热情,新蕾出版社萌生了邀请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等五位活跃在儿童文学领域的作家与研究者,就当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现状及发展进行一次深入探讨,并将这次理论对话结集成书的想法。五位专家中的三位既是学者,也是作家;四位在大学中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及理论均有很深的造诣。让人深深感动的是他们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虔敬与执著,接到邀请后,他们都放下手中的研究和创作,欣然回应;他们倾注着巨大热情,在准备阶段一次次与出版社的编辑反复探讨,就儿童文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确定了“关于经典”、“关于图画书”、“关于儿童小说”等12个话题;每个人在赴津之前,甚至在赴津的火车上都在准备。五位专家和新蕾出版社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分量不轻的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对话,因此它一定是真诚的、严谨的,既要直面儿童文学的现状,指出不足,又要尊重历史,客观公正,言之有据。这绝对不是哗众取宠的炒作,而是一次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通过这种积极的对话方式,在智慧的碰撞、理论的交锋中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思路。
2000年11月18日以后的7天,在天津远洋宾馆,五位专家拟定了一份高密度的工作时间表。要在7天的时间里,谈完12个话题是不容易的。他们常常是一个话题谈完了,稍事休息,接着谈下一个。列提纲,查资料,几乎是在深夜进行。在7天紧张的日子里,五位专家学者就12个话题展开了对话与交锋,他们直抒胸臆,坦陈己见,语言睿智机敏,鲜活生动,智慧的火花时时在碰撞中闪烁。
专家们对话精彩而激烈,尽管有时候会争得面红耳赤,但不会有人考虑到是否伤及颜面,更不会为此大动肝火。因为大家很明白,这是一场没有丝毫个人恩怨的学术讨论,一个人在书斋中思考的东西刚好可以在这里得到检验,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彼此碰撞出的也许正是真理的火花。他们表现出的正是这种把个人得失远远抛在脑后的大家风范。
经过7天的日日夜夜,根据几十个小时的录音资料整理的谈话记录多达40多万字。专家们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对文稿精心雕琢:在保留了即席性谈话机敏睿智的同时,语言更精炼,谈话的内容多了些理性的阐述,少了些情绪化的东西。
一本优秀的图书,不仅内容应该是高水平的,形式也应该与之相配。为了把这本独特的儿童文学理论图书出好,著名装帧设计家吕敬人先生担纲设计,大方的18开本,淡雅的色彩,均体现了既有学术品位,又不乏谈话体轻松活泼的风格。本书中作者由于论证的需要,提到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及著名插图,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新蕾出版社的编辑千方百计,通过多方面的搜集,包括五位作者提供的,编辑从图书馆寻找到的,尽可能把书影和插图放进书中,既丰富读者阅读,也活跃了版面。在印刷和用纸上,也是精益求精,较好地体现了本书的品质。
《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从策划到出版的过程,体现出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和出版者对于儿童文学的热情和关注,也体现出著者和出版者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上严谨求实的精神。我们不敢放言,《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是一个里程碑,但可以预言她是一块基石,“奠基于这本书,会有更多不同可能的创作、研究的思考与尝试,不断延伸出去。”((台湾)黄秋芳《张望,无限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