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曹禺:少小离家老大回

2005-04-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种种社会的漏洞我们将不平平庸庸地让它过去。我们将避去凝固和停滞,放弃妥协和降伏,且在疲敝困惫中要为社

会夺得自由和解放吧。怀着同一的思路:先觉的改造者委身于社会的战场,断然地与俗众积极地挑战;文学的天才绚灿地造出他们的武具,以诗、剧、说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

曹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出生于天津。他从小就爱好文学和戏剧,在读大学之前,已经是天津小有名气的戏剧天才,被称为“了不得”的演员。15岁时,他已经是“南开中学文学会”的主席,并在转年组织了天津的文学团体“玄背社”,创办了天津第三大报《庸报》的副刊―――《玄背》文学专刊,这期间,他发表了处女作,万言字的小说《今宵酒醒何处》,并首次启用了曹禺的笔名。他在任《南中周刊》、《杂俎》、《论述》专栏的编辑,发表了许多诗歌和杂文,显露出他的文学才能。他曾在3000字的一篇杂文《杂感》中表露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种种社会的漏洞我们将不平平庸庸地让它过去。我们将避去凝固和停滞,放弃妥协和降伏,且在疲敝困惫中要为社会夺得自由和解放吧。怀着同一的思路:先觉的改造者委身于社会的战场,断然地与俗众积极地挑战;文学的天才绚灿地造出他们的武具,以诗、剧、说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

1929年,南开大学为了加强其出版事业,组建了南开大学出版社,以出版期刊为主,先后出版了《南开大学周刊》《南开大学周刊副刊》《南开大学半月刊》和《经济》《文学》、《社会科学》等专号,还出版了《响导》等图书。那时曹禺在南开大学就读,被南开大学出版社聘为编辑。在此期间,他已经显露出戏剧文学的非凡才华。在张彭春的指导下,他改译了英国著名戏剧家高尔斯华绥的三幕剧《争强》,演出并出版了单行本。他在序中写道:“全剧章法严极了,全篇对话尤写得经济,一句一字不是用来叙述剧情,即对性格有所描摹。”由此可见,曹禺当时已经从国外名家剧作中借鉴到外国剧作家的创作精髓。

这一年,曹禺又接连在《南开大学周刊》上发了他的两个改译外国剧本,《太太!》和《冬夜》。这两个剧本都是万余字的独幕家庭剧。这时的曹禺已经确立了他的志向,决定在戏剧方面发展他的才华,并且开始构思他的《雷雨》。可以说,南开大学出版社为曹禺施展他的才华,培养他的戏剧才能提供了沃土。第二年,曹禺转学清华大学,选修西洋文学,集中精力钻研外国戏剧,完成了他的戏剧创作《雷雨》。

5年之后,曹禺回到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授。这时他的《雷雨》已经发表,名声大振。他与张彭春合作改编了张彭春主稿的南开保留剧目《新村正》,曹禺扮演乡绅吴仲寅。改编后“结构更严谨,使观众总在紧张,一幕演完想着下幕。”1935年,曹禺改译了法国著名喜剧家莫里哀的五幕名剧《悭吝人》,改译为三幕,更名《财狂》,他饰演主角韩伯康。其剧布景由梁思成的夫人,著名建筑设计家林徽因女士设计,异常新颖。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轰动整个华北,巴金、郑振铎等均来津一睹曹禺风采。

后来,曹禺又离津辗转外地,期间,与母校仍时有联系。1985年,南开大学主办全国首届曹禺学术研讨会。筹备期间,出版社组织出版了编好的《曹禺年谱》,我是责任编辑,我把编好的稿子送给他看,他看后很高兴,认为《年谱》作者:“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指引,倍觉高兴。”在研讨会上,曹禺深情地说:“我这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呀!”“我永远也忘不了南开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的一生是同南开联系在一起的。”

1993年,在南开大学出版社成立64周年、重建10周年之际,曹禺为出版社题词:“重振南开出版新风”,这既是对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殷切希望,也是他的美好祝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