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然比人工更美

2005-04-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布封画像

昨天,一位可爱的女孩在“讲述”节目中述说自己如何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她并不是个坏孩子,但已经无可就救药地自动“数

字化生存”了。她与许多孩子一样因泡网吧常常忘记正常的生活,也不顾身心健康。她坦率地承认,来电视台录像之前还抽出时间上了网。当下这一普遍现象已引起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担扰。对于此,常见的反应是指责世风不古、代沟难平。现代人确实更喜欢与人工物打交道,传媒讨论的也多是人世间你死我活、张家发迹李家破产、A国恐怖B国政变,再不就是阿尔法恋爱贝他离异等等。这是一种病,一种难治的现代性之病,一种忘却大自然并将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大病。

可是,既然我们一时治不了这大病,倒是可以换个角度考虑,要不断感谢一部分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所做的艰苦努力,他们在逆境中工作,毕竟提供了精神食粮,时刻提醒着人与自然的天然关系。这不,江苏人民出版社新推出了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G.L.L.de Buffon,1707 1788,此译本将作者译作“布封”)脍炙人口的作品《动物素描》,作为读者我们要感谢出版社和译者刘阳的出色工作。这样的“供给”积累起来,就有助于诊疗上述的现代化之病。

《动物素描》是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和文学家的精彩作品。近几年,同类作品(翻译或原创)还有一些,如怀特的《塞尔彭自然史》(花城版)、法布尔的《昆虫记》(10卷,花城版)、劳伦兹(Konrad Lorenz)的《所罗门王的指环》《雁语者》《狗的家世》(中国和平版)、波伦(M.Pollan)的《植物的欲望》(上海人民版)、威尔逊等人的《蚂蚁》(海南版)、华莱士的《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人大版)、丹斯(P.Dance)的《贝壳》 中国友谊版 、半夏的《虫儿们》(中国工人版)、李元胜的《中国昆虫记》(上海社会科学院版)、赵力的《图文中国昆虫记》(中国青年版)、汪劲武的《常见野花》(中国林业版)等。江苏科技出版社近期将推出一套“青鸟文库”,也都属于博物类。而近几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新创刊的《博物》杂志,也令人大开眼界。我们如果心存感恩之情,努力宣传这些“成就”,还担心这一美好事业没有后来者吗?纵使整体上我们无法扭转现代化之病的蔓延,总是还可以设想使一小部分人保持与土地、与山川的和谐关系,不过分陶醉于高技术的毒品幻象之中。

《动物素描》由三部分内容构成:描写常见动物的主体部分(占三分之二的篇幅),一些“散论”(16篇)和部分书信(24封),末尾还有一张简明的作者生平表。

出版社和译者是将此书作为文学作品出版的。布丰也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亚里士多德、卢梭、凡尔纳、容格尔、法布尔、纳博科夫、威尔逊等,均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同时是博物学家和文学家,被大自然的景色所吸摄,转而把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描述出来,让更多读者分享他们的感受。

在此书中布丰描写的动物主要有马、驴、牛、羊、狗、猫、狼、刺猬、象、犀牛、骆驼、斑马、河马、秃鹫、蜂鸟、隼、鹳、啄木鸟、孔雀、燕子等。以我具有的一点粗略知识来评价,布封的描写是相当优秀的:(1)文字不多,但有准确而独到的细节。这是成功的博物类作品的关键之处,没有这一特点再好的写作也是无趣的。这与普通文学家装饰性的景物描写,有根本性的不同,行家一眼就可分辨出来。(2)渗入个人情感,毫无顾忌地加上自己的好恶评价。

对于后一点,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确实如此,没有玩“变戏法”(辩证法)的意思。他说:“马的天性豪迈、热烈、骁勇,驴的天性谦恭、耐心、安静;驴能够持久地、勇敢地忍受惩罚和打击。”(8页)“在所有四足动物中,猪似乎是最不开化的,形体的缺陷仿佛影响到它的天性:它的所有习惯都是粗俗的,所有口味都是肮脏的,所有感觉都可归结为粗暴的贪食,见东西就吞噬,根本不分辨,甚至吃自己刚生下来的猪崽。”(15页)“猫是一个不忠实的家仆,我们只是迫不得已才养它,为的是用它来对付另一个惹人讨厌的、赶不走的害兽。”(21页)“狼这种动物除了毛皮,浑身没有一样好东西。……狼的肉质极差,所有动物都厌而弃之,惟有狼才肯吃狼肉。”(33页)“狮子自豪、勇敢、有力,外加崇高、仁厚、宽容,而老虎卑鄙残暴、不公正,过于冷酷。”(62页)“狮子有高贵的仪表:腿的长度与身长成正比例;厚而大的狮鬣布满肩部,遮蔽面部;目光专注,举止庄严。”(63页)“它们(麻雀)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而又一文不值;因为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它们的聒噪刺耳,它们的亲昵不合时宜,它们的粗俗的欢跃是负担,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轰走。”(104页)不能说布丰讲的一点没道理,但是他有时过分把人类的好恶贴在了动物身上,现代博物学家虽然也不能完全避免这一点,但至少不会像布丰那样露骨或者说坦率。麻雀吃掉人类的粮食,这是事实,但是它并非一无是处。在布丰之后200多年,我们国家还把麻雀当作“四害”之一,对其横加屠杀,看来今人在认识上并不比布丰进步了多少!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布丰也有着较强的启蒙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弱点,在知识点上他也有搞错的时候。关于貘,布丰说:“貘是美洲大陆这个新世界最大的动物,正像我们已经说过的那样,在这个大陆上,生物似乎太小了,或者更确切地说,还没有来得及达到最大的体积。……我们在这些新土地上发现的,只有小型的个体。”(87页)这样的断语,在历史上曾惹恼了新大陆的人士。布丰在《自然史》中也曾写过:在美洲这块土地上,水源发臭,动物个头很小,缺乏活力。而且布丰的叙述在欧洲广为流传。托马斯・杰斐逊在《弗吉尼亚笔记》中气愤地反驳过布丰,甚至还劝朋友找一头体格硕大的麋鹿送给布丰以更正其偏见。另外,他说犀牛不聚集成群,似乎也有反例;他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在今天看来是相当初级的。

基于长期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布丰对动物的刻画时有精辟语句,令人深思,比如:“它(马)所受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受到束缚而告终。”(3页)“经过驯养之后,驴并没有获得什么,而只是失去一切。”(8页)“正是这种比较贬低了它(驴):我们忘了它是驴,忘了它有与其种类有关的天生的各种优点,各种才能;我们想到的只是马的外形和优点,驴则想必缺乏这些。”(8页)“它们(牛)还是消耗最少的动物;它在这一方面尤其出类拔萃,因为它把取自大地的一切都还给了大地,它甚至改善草地赖以存在的基础,……它是农场里最得力的帮工,乡村生活的支柱。”(11页)

人们习惯于从科学意义上评价布丰,特别是从他对进化论的贡献程度来评价他,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过于狭隘了。如果能从博物学的角度考虑布丰,他的历史地位或许能够得到提升。

布丰以《自然史》名垂青史,此书计划出版50卷,他生前出版36卷,实出44卷。布封被选为法兰西学术院,将牛顿的《微积分》译成法文,曾任御花园与御书房总管。他对自然史(博物学)的描述是:“自然史,就其整个幅度来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它包括宇宙向我们呈献的万物。”研究自然史,要求人们具有表面上对立的品质:一方面具有远大的目光,一方面具有洞察细节的注意力。而一切的一切均要从“多看”开始。

人工自然融入了人类的智慧,我们容易发现其美丽与辉煌,但是与大自然的造化相比,人工物稚嫩而粗俗,原因在于大自然的智慧是千百年、数亿年时间的沉淀。讲到蜂鸟时,布丰说:“我们的艺术所精心打造的金银珠宝也无法与这个大自然的珍宝相比。”有位学者说:“时间不是没有重量的。”在不断观察大自然的作品时,我开始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说创造、设计也好,说适应、进化也好,大自然的安排是美的安排,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安排。倾听自然、观察自然、理解自然、模仿自然,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劳伦兹说:“我把这些年来从书本里学到的知识,与从大自然的活书里‘看’来的学问,一起放在天平上称一称的话,前者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所罗门王的指环》,第40-41页)谦卑地向大自然学习,我们定会收获颇丰。中国、世界,在当前都需要这种博物情怀和博物知识来平衡主流思想的片面。

我们期待着布丰的更多的作品被译成中文,还有林耐、拉马克、居维叶的作品以及关于他们的传记。

  (《动物素描》,[法]布封著,刘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19.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