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呼唤更多“三农”读物

2005-04-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纵观今年的图书出版形势,“三农”读物的出版无疑是一个亮点。一些主流媒体就此专题予以报道,并将之视为我国图书出版结构明显改善的主要标志之一。

这个亮点究竟有多“亮”?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有记者近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获悉,今年共有260家出版社安排了“三农”选题,总量为4077种,占今年新书选题总

数的3.3%,与去年3138种相比,增长幅度近30%。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中,8亿多为农民,其数量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以占人口总数大部分的8亿农民,享受占今年新书选题总数3.3%的图书,何其悬殊!就是这可怜的“3.3%”,与去年相比,增幅还达到了30%。可见,近年来的图书市场,“三农”读物之稀缺。这是否也说明了,“三农”读物出版这个亮点,其亮度还相当有限?

为认真贯彻国家倾斜“三农”的政策,不久前,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这给图书出版业服务“三农”带来了新的机遇。前述数字,固然可看作是对这一机遇的正向诠释,然我们在欣慰之余,尤须看到,把更多、更好的图书真正送到农民群众手中,许多出版社做得还很不够。

一些出版社之所以不愿意为农民出书,主要觉得,农民群众购买力低,出版此类读物叫好不叫座,赚不了多少钱。诚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不能不考虑商业利润,考虑商业利润是一个方面,但毕竟,我国的文化出版业还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与商业利润必须兼而顾之。“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事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党和政府赋予出版界的重要职能。广大的出版社,理应不负厚望,肩负起这一职能。

其实,客观分析,如今,随着农民经济文化意识的增强,虽然从总体上看,他们的购买力不高,但若出版社的书真为其所需,农民照样舍得掏钱。某报刊载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同志所讲的一件事,很有说服力。一次送书下乡活动中,出版社同志带了一些书准备送给农民,听到赠书的消息,农民们纷纷赶来,一时间,人头攒动,热闹异常,为了现场秩序的维护,出版社不得不将最受欢迎的《胡椒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书改为售书,出乎意料的是,想要书的人丝毫未减,大家排起一条条长龙……

一些出版社“三农”图书效益不佳,不能光讲客观理由,不妨多向经营运作良好的同行看齐,多从自身的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等方面找找原因。近年来,金盾出版社在此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出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可资借鉴。针对“三农”现状,他们提出了“努力出版平价书”的理念,采取了多出小薄本,少出大部头;多出单行本,不出“大而全”;多出专一性的,少出综合性的方略,受到农民欢迎。

俗话说得好,“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目前,“三农”图书所存在的市场空档,看似鸡肋,实为一块大蛋糕。广大的出版社如果能策划、出版适销对路的、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图书,保证农民们看得懂、买得起、学得会、用得上,那么,诚若《经济日报》报道中所言,“为农民兄弟就是为出版社自己”。

山峰在前,看谁能够捷足先登?“三农”图书,且盼出版亮点愈见其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