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津的天后宫

2005-05-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宋朝末年出生于福建蒲田的女子林默,“生而神异,有殊相,能知人祸福,拯人急难”,她只活了二十七岁即升天成为海神。浙闽粤诸省的沿海渔民奉她为“天妃”,港澳台地区则供她为“妈祖”。元代南粮北运一度改走海路,来自中国南方的船队千里迢迢驶进大沽口,进入天津的前身“海津镇”。来自中国南方的漕粮由此换乘平

底船转运元大都,就是关汉卿居住的那座城市。

那时候的海运风险很大,只得乞求神灵保佑。几经风险的水手们纷纷传说,夜航突遇狂风巨浪,海天一方随即升起一盏盏红灯,这是妈祖前来救难了。因此,船家们便在天津海河两岸建立庙宇,以谢神恩。建于1316年的坐落在大直沽的天妃宫被称为“东庙”,多年之后为八国联军战火所毁。建于1326年的坐落在三岔河口小直沽的天妃宫被称为“西庙”,幸免于难保存下来,就是如今天津古文化街上的“娘娘宫”。后来,康熙皇帝敕封林默为“天后”。封了天后,就有了历史上的“天津皇会”。天津皇会俗称“天后回娘家”,是日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起初,前往天后宫跪拜敬香祈祷一帆风顺的多为船工水手。后来增加了豆浆哥哥和王三奶奶一系列本埠神灵,天后宫内涵扩而大之,有了“送子娘娘”的神灵。信众里出现了许多乞求生儿育女的花袄小媳妇。这正是天津本埠文化与外来神灵的融溶。天后宫这座庙宇的主题,也似乎得到悄然演化,更加贴近了天津市民百姓的心理要求。

既然天后宫里供奉了“送子娘娘”,“娃娃”便应运而生,并且形成天津卫独有的“拴娃娃”习俗。这种世俗的求子方式十分有趣。娘娘宫大殿的供案上摆着一堆泥娃娃。前来求子的小媳妇跪拜祈祷,并且掏钱捐了香火。此时道士闭目击磬,以示祝福。小媳妇趁机伸手拿个泥娃娃,揣进怀里转身便去,然后掏出一根红绒绳儿将泥娃娃拴住,以防走失。

翌年喜得贵子,拴来的泥娃娃便是“大哥”,新生婴儿则排行在二,是弟弟。从此往后随着弟弟的成长,年年都要将“娃娃大哥”送到天后宫附近的娃娃铺去“洗”。所谓“洗娃娃”就是花钱从娃娃铺里换个新的“娃娃大哥”回来。天长日久年年洗,娃娃大哥长大成人,身穿长袍马褂,蓄起胡须变成大伯子,逢年过节全家供奉。久而久之娃娃大哥甚至被“洗”成老太爷―――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一直到弟弟老终,娃娃大哥才被家人厚葬升天。那年头天津卫四世同堂的家庭里不乏供奉百岁高龄的“娃娃大哥”。这是天津卫独有的文化现象。

天津的天后宫与建城六百周年的天津城同步见证着这座中西合璧的大都市的历史变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