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两课”教学的位置必须从学校教育本身应有的地位和功能出发。在这方面爱因斯坦的一段话给了我们最深的启发:“……要反对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学校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除开这一点,我还认为应当反对把个人当
赋予两课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因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更复杂的工程,靠简单的课堂灌输、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加入大量的实践、讨论、参观、阅读、观摩等行动学习、视听化学习的内容。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中首推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充分发挥了武大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综合实力雄厚的优势,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两课”教学教育中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换和以学科专业体系性、逻辑性为主体向以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主体的转换。为此他们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实行了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了一套“听、看、读、议、写”的教学模式,即听老师讲课、专家讲座;参观、调查研究、观看电视录相;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资料;讨论、演讲、辩论;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在武汉大学“两课”已经成为普遍受学生欢迎的科目,应该说这种转变是与他们对“两课”教学的重新定位分不开的。
身教胜于言教。在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老师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言词是永远的空洞,人格不是靠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在他看来,最主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的实际行动,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获得了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又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和滋养。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和改进“两课”教学,师资的培训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