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人谈读书: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2005-05-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林非: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曾任鲁迅研究会会长,现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

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说得严重一点,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如果一个民族喜欢读书,善于读书,就会大大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这样这个民族才能更好地前进。反之,如果民族读书的人很少,没有养成一种读书或者求知的风气的话,那么这个民族的希望就应该说打了很大的折扣。而现在社会一个很糟糕的现象就是,喜欢读书的风气太弱。这应该说有很多社会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引导,这就需要像我们读书报这样的媒体来加以提倡,积极宣传。中国曾经有过的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使得民众的民主意识很弱,而如何有效的改变,恐怕解决途径就在于善于求知,换句话说就是善于阅读。

天下的书籍是无法读完的,尤其是现在商品经济时代背景下,书多得用迅速浏览的速度都看不过来。这样,哪些书能够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就有了很大的偶然性。同时呢,当前的阅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对于通俗文化的过于关注,歌星影星的所作所行往往成为人们的追逐热点和模仿对象。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通俗文化,每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但要符合规律,加强引导,更多地接触一些更为优秀的东西,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都能给以烛照的那种。

读书需要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我相信,我会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但目前来看,人们不可能像近代文明社会之前那样心无旁骛的埋头苦读了,很多其他的东西牵涉了我们的精力,比如,电视。电视是不是一个好东西?当然是,你不能否认它在知识传播的快捷性和清晰性方面比传统的书籍更为有力。问题是,这种传播是即时性的,而知识尤其是对你人生有改变性意义的知识的获取是需要一个不断反复体会的过程,书籍更有这种优势。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在学会打开电视的同时也要学会关闭。阅读必须要耐心,要反复地琢磨,要有时间的投入。

当然,阅读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有变化,阅读的对象也是不断丰富的。这种丰富不仅仅是书籍数量上的增加。比如,阅读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其他的东西,比如,有这样一句歌词,“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的就是一个人么。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能够带来美的享受、境界的提升就好。所以,看电视也可以理解为阅读电视,不过是将阅读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视听语言罢了,多看一些高雅艺术节目未必比阅读书籍的收获少。

还是回到书籍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宋太宗赵光义说开卷有益,未必。阅读了有不良思想情感的文章决不仅仅是翻阅的劳累之苦,甚至可能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消极性的影响。因而,阅读必须有选择,选择好书。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书首先要能够传达给人以真实的知识。书的最大毒害不在于一些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充斥,这种危害我们能够直接的觉察,而那种歪曲事实真相、错误的、虚假的反映社会和人生的东西才是最大的危害。第二点,要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比如,罗曼罗兰的很多作品读完后,自觉不自觉的你会感受到某种道德的熏陶。第三点就是具有审美的情操。只有这三点统一起来的才是好书。

这里还要谈一下读书的心态。真正的读书人,要有社会的良知,要为追求社会的民主、科学与平等而读书。同时,读书还要有质疑精神,宋代张载说过,“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种质疑,不仅是书中所阐释的知识的审问和反思,同时还包括对市场上的书籍的直言式批评。很多的人对于好的作品会鼓励、赞赏,但对于不好的、品位不高的书却很少作出批评,这样,读者很有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而白白浪费时间。尤其是针对当下出版物所作的书评有捧杀的嫌疑,不妨多指出不足。

  (本报记者 韩晓飞记录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