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出现已不知粉碎了天下多少女子的巴黎梦”,同样,她的出现又不知点燃了天下多少收藏家的淘金梦。其实,两个热吻,在它们诞生的那一天,本身既是艺术品,又是传播消费品。用审美感觉还是用欧元来估价,无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
伯尔内与《巴黎之吻》
《胜利之吻》
摄影艺术中最经典的两个热吻当数《纽约时代广场胜利之吻》和《巴黎市政大厅前的浪漫之吻》。《胜利之吻》是被誉为“世界新闻摄影之父”的德国摄影家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AlfredEisen鄄staedt)的杰作,最初发表于《时代》杂志社的《生活》画报上;而《巴黎之吻》则是法国平民摄影家罗伯特・杜瓦诺(RobertDoisneau)的作品,也是《生活》画报曾经发表过的传世之作。两个摄影家都擅长抓拍,在按动快门的瞬间,定格生活中最美好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回味这两张照片。《胜利之吻》中,画面中心一位海军士兵一把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右手揽腰,左手紧紧箍住后背,一个不容挣扎的强吻,背景中的人带着微笑看着他们:原来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时代广场,人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胜利的喜悦;《巴黎之吻》中,男主角右手环抱着女主角,左手悬在空中,旁若无人地深情一吻,背景中其他人的表情则很漠然,因为浪漫的巴黎天天都有人情不自禁。能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方式来营造胜利和浪漫的气氛吗?
这两张照片分别摄于1945年和1950年,两位摄影家也分别于1995年和1994年去世。时间对他们来说已经凝固了,无可挑剔的艺术对世人来说也已凝固。在他们生前,两张照片都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1985年,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胜利之吻》中的男女主角,这两位偶遇的年轻人幸福地结合了,已是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这在当时传为美谈。而1992年,一对年老的法国夫妇―――德尼和让-拉韦涅・路易夫妇,则将杜瓦诺告上了法庭,声称他们是照片中的年轻情侣,并要求赔偿。杜瓦诺为了否认他们的指控,不得不承认当时其实是雇佣了一对演员来表现发自内心的、年轻人的爱情。这时候,真正的女主角伯尔内出现了,她和男友雅克・卡尔托就是照片中的男女模特,不过她同样向杜瓦诺索要1.85万美元,并要求获得照片销售额的分成。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法院驳回了伯尔内的赔偿要求,不了了之。
画报、报纸、法院,故事的场景在不断变化,今年4月,故事发生到了拍卖行。伯尔内宣称,杜瓦诺曾将一张盖了自己印章的原版照片送给她作为纪念,她打算交由巴黎一家拍卖行拍卖,底价在1.5万欧元至2万欧元之间。11日,美联社记者对她进行了电话采访,伯尔内说:“照片里的人是我。照片虽然是导演出来的,但吻是真的。”当时,她和男友在咖啡馆里拥抱,两人旁若无人的大胆激情引起了杜瓦诺的注意。“他可能打算偷拍恋人的照片。但事实上,他在咖啡馆看到我们的时候,却走了过来,问我们是否愿意再吻一次。”伯尔内与男友答应了,于是,他们在市政大厅前炮制了那个吻,但在此之后不到一年两人便分道扬镳了。
4月25日,照片拍出了15.5万欧元的高价,在拍卖行的幻灯里展示了一张助兴的照片,已是满头银发的老妇在市政厅前热吻的位置捧着那张照片,顿时令人唏嘘不已。《联合早报》上的评论文章感慨道:“但巴黎之吻的魔术还是破灭了。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照片中的女主角。她把摄影师送她的原作拿出来拍卖,从中捞了一大笔,成为新闻人物。原本无价的浪漫和爱情,现在却有了一个标价:155,000欧元。”而中新社驻巴黎记者则挖掘出这样一个信息:“艺术照片市场近年来在法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艺术品爱好者把收藏艺术品的目光转移到照片原作领域。此次照片拍出高价的新闻将再一次给艺术照片原作市场注入兴奋剂。”
“她的出现已不知粉碎了天下多少女子的巴黎梦”,同样,她的出现又不知点燃了天下多少收藏家的淘金梦。其实,两个热吻,在它们诞生的那一天,本身既是艺术品,又是传播消费品。用审美感觉还是用欧元来估价,无非是两种不同的关注方式而已。《胜利之吻》有着一个从头到尾的圆满结局,《巴黎之吻》看上去则并不那么和谐。然而,伯尔内得到了远远高于1992年她所希望的回报,她是幸福的;最后举牌的买主,无论是一个商人还是一个鉴赏者,如愿以偿的他也是幸福的。作为观众的我们,还需要苛求什么呢?就让艺术归于艺术,金钱归于金钱,而梦,本就是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