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回
历来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大多以王朝和文体为经纬,以作家为单元,依次叙述,优点是突出了作家的历史贡献,文学史的基本事实交代得比较清楚,缺点则在于缺乏整体性,难以呈现文学演进的历史线索和内在逻辑。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以通论的表现形式、三百多万字的篇幅,将中国古代文学按其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等七个文学历史时段,每个时段则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通论各段文学的时间起讫、历史分期、时代特征及文学史地位;(2)根据各阶段文学创作的不同状况,分论各体文学的创作风貌、高下得失,描述各体文学的盛衰流变,尤着眼于“一代有一代之胜”的文学成就;(3)从各段文学的时代特征出发,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文学传统的关系,抓住文学创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4)梳理历来整理、研究各段文学典籍的成果,对各类文学典籍的存佚、收藏及整理情况做出总结性的评述;(5)站在新世纪学术发展的高度回顾以往的成就,从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学术史加以反思,进而提出学术界当务之急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思路。
“不大通,何由得大有!”“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开始,至明清时期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与评论,《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以宏通的学术视野,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在充分吸收20世纪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民族性格和时代风貌,以多元的视角、多样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对古代文学做出新的阐释。纵向上描述了文学风尚、文学体裁的盛衰轨迹,从思潮、流派、群体出发,有意识地对文学史的线索进行了清理,揭示文学史演进的内在规律;横向上把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成果引入文学史的研究,打开了文学史与相邻学科的通道,通过文学与不同学科的比较,通过文学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关系来揭示不同时代文学的主导倾向,为读者理解、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提供了参照(比如唐代文学,就涉及了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传统思想、文学与自身传统、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举制度、文学与幕府、文学与交通、文学与女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书还将传世文学文献全面地加以清理,一方面有利于规划学科发展战略,促使学术投入向有序、均衡的方向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便于初学者掌握文献,少走弯路。这可以说是本书的实用价值所在。诸如先秦出土文献、敦煌诗卷、弹词宝卷、古代小说、清代诗文集、清代诗文评文献的考述评介,无疑将推动有关领域的研究,改变古典文学研究中投入不平衡的状态,进而使文学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总之,本书作为概论性的中国古代史著作,从专家学者的立场对学科做出了概述,为普通读者提供了较全面的基础知识,为初学者指示了学术门径,为学界同仁提供了最新的学术总结和学科展望,反映了20世纪的学术积累和认识深度,体现了当代学者对学科的认识及对学术史的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