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聆听彼岸的理论喧嚣

2005-06-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理论的帝国》王晓群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科学技术

特别是通讯技术在当代的迅猛发展,使每一个人有理由相信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变得越来越小:处于不同地域的人们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的传播变得无比流畅,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朝着统一方向沿着同一道路向前进。然而,对于中国内地的学者,至少是对人文研究者而言,这种“全球化”更近于一种盲目的乐观。不幸的现实是,我们不知道国外同行正在做什么,正如他们不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一样。从我们这一方面讲,主流的人文研究者还没有达到熟练阅读外文原著的程度,虽然他们有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对于年轻的学者而言,阅读外文原著的能力或许很强,但可能得到的书籍却很有限,在我们的图书馆里所能找到的往往是有限几本陈旧的外文资料。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内人文学者对西方人文思想的了解,只能借助于有限的中文译著。

王晓群主编的《理论的帝国》是一本关于当代美国人文理论研究的论文集。这些论文源于两个有名的学术刊物:《批评与探索》和《美国艺术―――新的发展趋势》。《批评与探索》于2003年4月在芝加哥大学召开创刊30周年大会。围绕着理论的辉煌时期是否已经成为过去,理论是否丧失了其革命意义,正朝着关注伦理、美学和自我转变,在压倒一切的大众文化和商业娱乐文化大潮中,文学和美学的命运如何,信息和生物技术革命是否为政治、科学、艺术和宗教等领域的理论探讨开辟了新的道路,知识传播的媒介和形式是否有新的变化等五个问题,来自于不同学术领域的美国学者分别提交了自己的书面论文。这些论文被收集在本书的前半部分。《美国艺术―――新的发展趋势》是美国国务院的著名期刊《美国社会与价值观》在2003年4月一期专刊的名字。本期专刊邀请了当代美国在文学、戏剧、电影、舞蹈、音乐等人文科学领域的专家分别就本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撰写论文。这些论文收集在本书的后半部分。

虽然两个刊物所讨论的主题不尽相同,学者们对当前美国的人文理论研究现状的认识也各执一词,对未来的理论走向也各持一端,但是对于一个中国内地的人文学科研究者来说,通过《理论的帝国》这本书,我们得以宏观地了解和把握美国人文理论研究的当前动态。单就文学研究而言,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希里斯・米勒,斯坦利・费什等这些中国研究者耳熟能详的美国学者在本书中的观点,就足以弥补我们此前对他们的认识。以斯坦利・费什为例,国内学者对他的认识是出于他的那些已经翻译成中文的阐释学理论著作。然而在本书中,斯坦利・费什的论文至少为我们展示了他理论生活中许多新的方面。其一是他精耕细作的研究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说,“耕作一小片土地,一遍又一遍地耕耘同样的畦田,直到,至少眼下再也没有什么可探寻为止。”其二是他对当下跨学科研究某种程度的有意蔑视,他认为跨学科性质是临时和投机性的行为,“任何企图在这个草率的聚集中找到时间或目的前在统一都是误导和不切实际的。”虽然我们可能不太同意斯坦利・费什的某些观点,但至少通过它在本书中的论述,我们可以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国内人文理论研究领域的翻译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非专业的翻译作品往往艰涩难懂纰漏百出,专业的翻译者则大批地转向轻松实惠的商业翻译或大众化作品翻译,那些外文能力颇好的研究者则不屑于繁琐沉重的翻译工作。《理论的帝国》一书译者长期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出于对人文理论的兴趣和对国内人文理论研究事业的热心,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之上,作者通俗易懂地传达出了西方著名学者对当下人文理论研究的思考,为国内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通向西方彼岸的窗子,通过它,我们有机会去聆听国外学术同行最新的理论声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