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奥兰治奖寻找眼球和话题?

2005-06-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美国女作家莱昂内尔・施赖弗(Lionel Shriver),上周以其小说《我们需要谈谈凯文》(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赢得了2005年度的奥兰治奖,并获奖金3万英镑。

此书内容颇多争议,施赖弗在书中借一个母亲之口,讲她与儿子的情感纠葛。伊娃(Eva)是一个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生养后代的职业女性,为生

孩子丢了工作。不料儿子凯文生下来便像个怪物,长大后满身坏毛病,到处惹是生非。16岁生日前不久,他终于闯下滔天大祸,在学校大开杀戒,夺去九人性命。

母爱在书中荡然无存,所余皆是对儿子的恐惧和恨。

这样的描写,显然借用了前几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中学的两男生持枪屠杀案,且打破了数千年来人类对于母性和母爱的完美定义,冲破了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伦理禁忌,难怪曾遭美国出版商多次退稿,最后方由一家名为蛇尾(Serpent’sTail)的小出版社接下印行。

施赖弗女士今年48岁,无儿女。她说,从八岁起,她就再也不想当妈妈了。她本名玛格丽特・安(Margaret Ann)。15岁那年,她给自己改了个典型的男名――莱昂内尔。

此前,她著书六部,始终销量有限,反应平平。如今一夕成名,时来运转。

施赖弗的获奖,不仅她本人和她的出版商获利良多,奥兰治奖也是赢家。

奥兰治奖是英国唯一一个专为女性作家而设的重要年度文学奖。今年是该奖创立十周年。

争议性和话题之作,比单纯的文学作品更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广泛报道。因此,此类作品对文学奖往往有更大的吸引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奖也是商品,虽不出售有形产品,但它们卖的就是影响力。英国的文学奖机制又与别国不尽相同,其背后多有商家赞助和冠名。虽然没有哪个文学奖公开承认自己刻意制造新闻,但近几年来媒体已多次对此提出批评,英国声誉最隆的布克奖也在其列。

在6月7日晚的颁奖典礼上,奥兰治奖的评委对施赖弗女士的“勇气”大赞特赞。但此作文学水准却少有提及。事实上,在美国,评论界对此书的反应颇显冷淡。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从未生过孩子的女人,有什么资格来颠覆母爱?这样的质疑对施赖弗女士或许不公平。但是,她这样做,对亿万含辛茹苦的母亲而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不公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