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出版《2003年中国文情报告》之后,《中国文情报告:2004―2005》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面世,并被纳入“蓝皮书系列”。由此,在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等领域“蓝皮书”之后,文学领域里也正式有了自己的“蓝皮书”。
“年度中国文情报告”,由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
究员白烨主持。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部分研究人员、中国作家协会部分专业人员和一些文学刊物的编辑人员联合组成。2002年开始酝酿,2003年正式起动工作,2004年初出版《2003年中国文情报告》。白烨表示,文学领域不同于其他领域,没有明显的指标性的东西,它呈现出来的东西比较分散,流行性的东西又不完全具有文学性,那些“畅销书”、“排行榜”之类的东西也不能客观反映年度文学发展的真正实绩。文学的这种既分散又隐约的现状,使得把握起来难度很大。而越是这样,越需要去了解和把握,以便弄清文学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有哪些动因?社会生活给文学带来了什么?而文学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很好地完成把握文学现状这样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多个志同道合的专家同行分工把口,通力合作。我们就是以整体协作又分工负责的方式,从年初到年终跟踪观察,并在由表及里的梳理中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整合。他还表示,“年度文情报告”意在通过对文学现状进行分门别类的追踪与考察,清点年度文学成果,绘描年度文学风貌,记录年度文学足迹,梳理年度文学脉络,特别是通过对一些倾向性文学现象的捕捉,更为内在地把握年度文学的宏观走向与主要问题。同时,在整体的“实证”与“客观”的总要求下,主张适当显现研究者个人“眼光”与“观感”,因此,“文情报告”,带有课题组成员的“角度”与“个性”,是由经由我们的“主观”感受所浸润的“客观”报告。
《中国文情报告:2004―2005》在“作家身影与文学声音”的栏目下,收入了2003年值得关注的有关作家的访谈和文学的言论,以“留影”和“留声”的方式,提供了鲜活的一手资料,也给这份“文情报告”平添了一种实证性。在“附录”部分,“文情报告”编入了2004年文学大事记、2004年文学图书排行、2004年“长篇小说家年度奖”等信息资料。其中,“专家排行”与“文学图书排行”在书目上的迥然不同,构成了一种差异,也构成了一种互补。
主持人白烨和课题组的成员表示:如果把年度文学看作是当代文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环的话,那么,《2004 2005年中国文情报告》就是当代文学史中“在场”书写的一节。置身其中的“我们”,纪录了“我们”的印象,述说了“我们”的观感,虽不能说所有的观察都全面,所有的评说都准确,但看法力求真实,观察务求客观,却是“我们”所尽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