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上市才3个月就热卖100
万本的《买不得》一书,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一针见血地指出大众商品中充斥的健康杀手。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哪些东西买不得!
不能提神醒脑、壮阳补气的维他命饮料
曾经有一项问卷调查,问日本太太“如果老公累了,如何让他恢复疲劳?”令人吃惊的是,绝大多数的回答是“给他喝维他命饮料”,而不是“让他好好休息”。
然而,在日本出售的各种强调提神醒脑、壮阳补气的维他命饮料,毫无例外都添加了咖啡因,部分商品还添加酒精成分,有的酒精成分甚至高达12%的商品也出现在“维他命饮料”的商品陈列架上。
曾有一位卡车司机深夜开车,为了提神醒脑,喝了三瓶号称有“提神醒脑”效果的维他命饮料,在名神高速公路上失控追撞前车,造成前后五辆车起火燃烧,该司机当场死亡。由于化验结果显示他的体内有酒精反应,警察初步检测还误以为是酒后驾车肇事。日本大学田村丰幸博士在实验中,让小白鼠喝下维他命饮料,看它能在水中游几分钟以测试维他命饮料到底能不能激发“元气”,没想到都不如喝自来水的小白鼠游得久。
在外国人的眼中,似乎无法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喝维他命饮料,“如果要补充营养,直接服用维他命丸就好了,为什么要把维他命剂泡在水中融化来喝?”更可笑的是,曾有制药公司的员工泄漏机密,所谓维他命饮料的成本价只有3日元,却以百倍、甚至数千倍的价钱卖给消费者。看来,喝维他命饮料的日本男士该打打算盘了。
化妆品可能伤害肌肤
乳液、护肤霜、化妆水、护手霜
人体皮肤的表面是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汗腺排泄的水分混合的皮脂膜来保护皮肤。但我们却很习惯性地用各种人工油脂制品来“保护肌肤”,认为理所当然。聪明的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应先看看有没有下列成分:
精制羊毛脂醇(lanolinealcohol):油性原料,是造成接触性皮疹和过敏性皮炎的物质。
羟基甲苯二丁酯及羟基茴香二丁酯(dibutylhydroxytoluene,butylhydrox鄄yanisol):是酸化防止剂,有致癌可能性。
安息香酸钠:保鲜、杀菌剂,会刺激皮肤、黏膜、眼睛、鼻子和喉咙。
香料:是过敏源。
Parahydroxybenzoate Paraben :防腐剂,长期使用有引起接触性皮炎之虞。
合成界面活性剂:会破坏并溶解保护皮肤的皮脂膜,让皮肤逐渐干燥,加上其中的油性成分,每天涂抹,会降低皮肤本来分泌皮脂腺的功能,逐渐形成慢性干燥累积性皮炎。
一些皮肤科医生说,涂抹乳液等用品,不是“护肤(skincare)”而是“摧残皮肤 skindamage ”。如果皮肤干燥,不妨用山茶油或橄榄油,代替添加了诸多化学物质的乳液、化妆水等用品。
口红、护唇膏
护唇膏的主要成分和乳液、护肤霜相同,不但不能滋润嘴唇,还可能导致皮肤逐渐变成干燥的累积性皮炎,并有致癌或过敏的可能性。
而口红只是将油和水混合而成,加入合成界面活性剂、TAR系色素、香料和酸化防止剂等。因为油很容易变质,所以还加入防腐剂、防霉菌剂等AR系色素,石油TAR为原料合成,这些成分都被确认可能引发癌症。
近来,受女性欢迎的不褪色口红,厂商强调使用的是食用色素。其实大多加入了TAR系色素,而且想想看,不褪色,即口红一直附着在嘴唇上,要卸妆时还不易去除,所以各化妆品厂商都另备有口红洗净液,主要成分是用化学物质合成的洗净剂。
嘴唇表皮是黏膜,吸收物质的能力是皮肤的十倍,对刺激物反应很弱,每天涂护唇膏,不但使嘴唇失去滋润、干燥、破皮,还可能罹患累积性皮炎。如果常用不褪色口红,再用洗净液,不啻是双重打击。
《买不得》作者认为,爱护嘴唇的女性应该选择成分安全的护唇膏和橄榄油为佳。
日用品隐藏化学毒素
塑料奶瓶
透明、携带方便、不容易摔破的塑料奶瓶,深受现代父母的喜爱。日本环境厅曾经推广使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代替玻璃瓶,但后来却发现会溶解出一种环境荷尔蒙(化学物质,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的2.2双对酚甲烷(bisphenolA),于是停止了推广活动。聚碳酸酯又称为poly碳酸ester,是将碳酸二苯酯(diphenyl)和2.2双对酚甲烷混合引起化学反应而成。因其具有透明、耐撞击、伸缩性小等特点,在日本广泛使用于奶瓶、幼儿餐具、校用餐具、胶卷和CD产品中。其中,婴儿奶瓶因为用热水泡奶粉,容易溶解2.2双对酚甲烷,对发育中的幼儿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可能产生影响一生的不良作用。“日本子孙基金”曾购买最流行的6家厂商制造的奶瓶,请横滨国立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实验,奶瓶加入摄氏95度的热水,在室温中放一个晚上,发现每个奶瓶内都有2.2双对酚甲烷,而这正是日本环境厅的研究小组列出的具有环境荷尔蒙可能性的70种物质中的一种。
在《失窃的未来(OurStolenFuture)》一书中,2.2双对酚甲烷和戴奥辛、PCB并列环境荷尔蒙的代表,有引发乳癌的可能性。由此看来,改用玻璃奶瓶是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电动剃须刀
电动剃须刀每年在日本卖出800万个,可见其深受日本男士之欢迎。
在电磁性生体学部门,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部教授贝克在《CrossCurrent―――电磁波“重复辐射”的恐怖》一书中,指出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家电制品,发出的电磁波安全值是1mG。14寸的电视,距离1米所发出的电磁波刚好是1mG。
使用交流电式马达的、接插座的电动剃须刀,在距离人的脸部3厘米的位置使用,电磁波高达15000mG,是贝克博士安全值的15000倍!电池式刮胡刀依照产品不同,电磁波或有强弱,但都会发出电磁波。众所周知,电磁波会加速癌细胞的繁殖能力。
贝克博士担忧的是,如果脸上有痣的人,使用电动剃须刀时所产生的强力电磁波可能会引发病变,患皮肤癌的可能性更大。虽然每天使用电动剃须刀的时间短,但辐射量会日积月累。电磁波可能导致的癌症、白血病、脑瘤等疾病,都要在10年以后才会出现。要避免每天一点一点所接收的辐射,最好尽快改用一般的刮胡刀,在脸上抹上肥皂,安心地慢慢享受刮胡子的乐趣。
本文摘自《买不得―――日用商品的健康杀手大曝光》, 日 船濑俊介,渡边雄二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