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我曾在日报上发表过一篇短文,题为《非声乐的美声》,不知为什么没有编入每年照例辑集当年文字的集子,原文找不到了,但大意还能记得起片段来。
该文中的一段,是赞美中央广播电台和上海广播电台的几位女播音员的。文章之所以特别要表彰这几位女播音员的“美声”,是为了反
至今我还是每天一起床就听《新闻和报纸摘要》和《990早新闻》这两档节目,如果轮值雷阳和田静播音,我就精神特别集中,禁不住眉开眼笑,在收听新闻之际赏辨着她们的美妙悦耳的声音,当作晨起的一点享受。生涯里惹人烦恼的事太多,如果不寻觅和发现一些美感刺激,那真太不划算了。
广播是没有图像的视觉效应的,不像电视,荧屏上显示着主持人的形象,能以仪态和表情来吸引人。广播则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全仗播音员的音色和语调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非特别超群的美妙音质,特别动人的语调不可。发音吐字运调当然也须修养和演练,但基本上靠天赋的好嗓子,或曰天才。那真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地难觅难求的。
在写《非声乐的美声》那篇文章时直到如今,我常为我所提到那几位出色的播音员不平。她们的付出远远没有得到像她们的同行―――同样是传媒工作人员电视台主持人得到的社会报偿。原因就是因为她们是不向公众露面的“隐身人”。在荧屏上露面的她们的同行,只要是稍稍出色的或别有一功的,都会成为有头有脸的公众人物,备受社会的尊宠。那些品行不堪细究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想去说,就拿很正派的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来说(最近她似乎很少露面了),她的声音禀赋和雷阳很接近,音色和语调也和雷阳在伯仲之间,但别说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熟知和倾心于“鞠萍姐姐”,千家万户的电视观众哪个人不知道鞠萍?而知道雷阳,叫得出雷阳的名字的有几!
我和提到的几位出色的播音员从不相识,只和葛兰偶然通过一次信,不知这几位自己对比起在电视台做的传媒同行来,是否有委屈情绪。有时,确如俗谚所说:“人比人,气煞人。”各人有各人的机遇,托身在什么地方,付出的劳动便有不同的报偿。只好说是时也、运也、命也。只要尽其在我,也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对得起世界了。
小友G君,大学毕熙业后就业已多年,对比几个昔日同学的境遇和成绩来,颇有牢骚,对我披沥诉陈,我也为之慨然。因忆及经日所作《非声乐的美声》一文之意,委曲慰之,亦古人赠序勉之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