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商》(长江文艺出版社)写了孔家祖孙三代人的商海沉浮,故事从解放前夕巨贾孔熙志被朋友赵先生欺骗,家财丧失大部,气闷陨命开始,描写了其子孔天引通过地下贩卖购物券、开小饭馆、海南掘金、从事地产等打下基业,最后到其孙孔元道手中形成横跨地产、保健品、资源、金融等多个产业的天通商业王国的过程。这是一
《灰商》为什么会成为“灰商”的呢?他们生活在各种夹缝中。这里有人心的夹缝,孔熙志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他还没有参透人心,他自以为可以信任朋友,而实际上呢?“要知道―――能够完全成功的巨大欺骗,只有在朋友之间才能发生!”这里还有制度的夹缝,本来购物券做为控制欲望的工具,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它却是有交易价值的,但是,制度却不允许这种交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时存在,给商人们打开了各种制度性交易空间,同时也存在着夹缝,每一条都可能成为商人们的陷阱。
因为有这么多陷阱,商人就得学会把自己的钱分出去,寻求一座靠山,散财才能保财。商人要时刻和自己的秉性斗争,要不像商人了才能成为商人。这是,为什么商人会成了“灰商”的缘故吧。他们变得小心翼翼,最后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又到底为了什么要这样?
这是中国商人的真正处境么?从这个方面说,中国的商人实际上是自我放纵的,他们似乎觉得只要是能够挣钱,什么路子都可以走。但是,“灰商”让我看到的不是这些,商人还是自我约束的,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了,甚至他们的生死被别人轻易地主宰了,他们却不说话,他们隐隐地约束着自己,适应了这种伤害,进而他们还学会了从这种伤害中获利。
读完《灰商》首先想到的是韩国人崔仁浩的《商道》。两部都是商场伦理小说,不是简单地写商战,而是写商场上表现出来的特殊人性―――人身上的“商性”,人们身处的环境是如何改造,提升抑或是拉低了这种商性。但是,这两部小说的底气是很不相同的,《灰商》的底气明显是不足的,仿佛孔家三代人早就是有罪的。但是,在《商道》中,他们的底气很足,《商道》的主人公最后不仅作为商人的境界很高,而且人生的境界也很高,从商而能悟道人生,商的事业提升了他的人生,但是,在《灰商》中恰恰相反,直到老死,孔家的上两代人,孔熙志、孔天引都是含恨的,含的什么恨呢?一个是钱被骗了,含恨,一个是觉得自己拱手让出了产业的20%股份给对手,而含恨,他们还在钱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老死也不能超脱。
从某个角度讲,我对《灰商》还不够满意,其实《灰商》的“灰”是很重要的诘问,可以把这个问题问得更深。关键是我们对“灰商”的人生有怎样的把握,比如他们恋爱、他们生子、他们背叛等等,如果能更深地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以及那些生活细节中去,可能我们的发现就不会那么概念化,就会有血肉得多,比如,商人的爱情,也可以是和他们的商有点区别的,他们也会在商之外谈一回爱,追求一下审美和超越,我们的作家却没有赋予商人这个权力,或许,我们还是把商人原罪化了,换句话说,即使我们不能真切地在他们身上发现儒、道、释的妙境,也可以发掘一点现代商人的个性来,他们的内心就没有冲突了么?有时候,描绘出一个显在的特性,不如描绘出这个特写的来历,更不如描绘出这个特性中存在着的冲突和苦痛,孔天引的内心的苦痛和挣扎还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