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今年年初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上海《咬文嚼字》杂志,在4月22日举行庆祝创刊十周年大会上,公布了他们研制的《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却又常常弄错的字。可别小看了这100个字,这是他们花费了10年的时间“磨”出来的。《咬文嚼字》的这一举动迅速被新华社、
《咬文嚼字》是一本48页的期刊,我觉得能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并不是偶然的。从这几年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就能窥出端倪。自1995年创刊以来,《咬文嚼字》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大的动作。如:1996年,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2家报纸;1997年,举行“美加净”广告揪错活动;1998年,查《半月谈》、《故事会》等12家刊物;2000年,查王蒙、贾平凹、李国文等知名作家的图书;2001年,查赵忠祥《岁月随想》、白岩松《痛并快乐着》等明星图书;2002年,组织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12家文艺出版社进行“编辑质量擂台赛”;尤其是2004年,《咬文嚼字》在全国开展“给城市洗把脸”活动。仅在首都北京,就抓到了200多处语文差错和百科知识方面的讹误。著名的故宫博物院里将《酉阳杂俎》错成了《西阳杂俎》,天坛的一张说明牌把“蓝色”写成了“兰色”……等等。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咬文嚼字》这么做的呢?用《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的话说:“完全是出于一种文化责任”。是的,除了责任以外,任何结解释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种责任仅仅是《咬文嚼字》的吗?仅仅是郝铭鉴的吗?当然不是,这应是留给整个社会的责任。当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招牌、广告上,经常出现别字,有时还会闹出很多笑话,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觉得惭愧和痛心吗?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汉字是我们最伟大的创造,也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汉字博大精深,就连那些外国人也惊叹不已,在全国都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上多下点工夫呢?也许,当那些粗制滥造的出版物和别字招牌影响到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我们在为《咬文嚼字》叫好的同时,那些跟出版物打交道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做到“咬文嚼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