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主张研究生教育取消双轨制,实行缴费制。这是钟秉林在做客新华网接受网友关于高等教育收费的提问时的顺便表示。这番言论经新京报披露之后,立即引来几乎一边倒的斥责,甚至不乏一些恶劣的谩骂。堂堂高等学府的校长,因言获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出口成脏、动辄口水如泼,显
其次,宣扬研究生收费罔顾国情。钟秉林认为,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收费,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曾负秀英伦的钟秉林对欧美那一套研究生培养机制可谓耳熟能详,但脱离本土现实的制度设计必然会沦为不切实际的屠龙之技。譬如,钟秉林说:“收费可以用在研究生教育上,改善办学条件,设立奖学金。”奖学金到底该如何设置,真正能做到取之于生、用之于生吗?在欧美国家,研究生凭借奖学金应付学费不成问题,在我们这能行吗?
其实,公众出言不逊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钟秉林的身份。钟秉林是名校校长,在这之前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在这种身份下的发言已不仅仅是一家之言,所传递给公众的讯息是权威性、代表性和官方性,当然会使公众火冒三丈和忧心如焚。如果是一个无名之辈或者是一个贩夫走卒说出这话,显然不会引起如此巨大的风波。所谓“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由谁说”,因此,公众听了钟秉林的言论,从恐惧研究生收费会变成现实的角度出发,会竭力质疑;站在普通大众的利益立场上惺惺相惜,也会排斥。
套用一句常用语:“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钟秉林当然可以行使公民发言的权利,不管他的发言是否“卑之无甚高论”。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指责公众对其质疑的方式,更多的应要探究质疑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