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原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原国家计委副主任、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薛暮桥同志,因病于2005年7月22日17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薛暮桥同志遗体于29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1904年10月生于江苏无锡的薛暮桥,从1948年在西柏坡任中央财经部秘书长时就开始参与筹建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兼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国计划学会会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名誉总干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经济常识》 1937 并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政治经济学》、《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 1979 等。
改革开放前,薛暮桥一直坚持提出要实现向商品经济方向发展,1980年后,他亲身参加到经济体制改革中,任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顾问;同年夏天,由体改办起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成为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1990年,年事已高的薛暮桥写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和《致中共中央常委的信》,把市场取向改革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最终确立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
薛暮桥是一位爱“泼冷水”的经济学家。“文革”结束后,针对社会上“大跃进”等急躁冒进情绪,薛暮桥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了中国要向商品经济转折,受到多方排斥,而薛暮桥始终支持孙冶方,并提出中国经济是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商品经济。
薛暮桥的那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被誉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这本书在他脑子里酝酿了十几年,“文革”期间,他在“牛棚”里写,在“五七干校”劳动时,他坐在小马扎上写,写好了就用一块黑底红花的头巾把手稿包起来。1975年,他刚刚恢复工作,便到山东、江苏、安徽等三个省做调研,在对“文革”后的国民经济情况做了深入了解之后重新写出这本书。1979年,这本书出版,之后一版再版,累计印行了1000万册之多。
这位倡导并力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老人,今年3月前刚刚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