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上的另类人物不少,不知道韩少功是否列其中。偶遇他的新作《大题小作》,便读得饶有趣味。正如他所言,当很多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从乡村进入城市的时候,他算是一个逆行者。6年前,他的大半时间就定居于某个偏僻山区,“晴耕雨读”,栽树种菜喂鸡,却靠了网络和卫星天线,实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当一个小说作家以口语化的风格宣扬自己的主张时,阅读的快感就非常明显。譬如,时下的网络、电视、报刊图书都在规模扩张,各类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被有的人称为语言狂欢的时代,而韩少功却讲,这是语言危机的时代,是语言垃圾到处泛滥的时代。他告诉清华大学文学院的学生说,不要成为文明时代的野蛮人,不要成为胡言乱语或有口难言的人。韩少功对世事或某些观念,具有敢于直言的秉性。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各领域,包括文学创作,都经受了各类观念的冲突。他称,八十年代是一个天真的早晨,九十年代才是一个成熟的正午。
通读全书,读者会很明晰地感到,韩少功的这些篇什,多是他在大学校园里,面对学生们所开的讲座。这样的文字,爽就爽在语言的生动和某些环节的直言不讳。他在《文体开放》中坦然谈到散文在文学市场中所占据的比重,而他,想把小说做成一个公园,他呼唤着叙事方式的多样化,而不认为文学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里,能够起到很强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唯有识者知其味。我们未必认同韩少功的某些观点,何况他的某些思考也难免是即兴之念。但是,我们必须欣赏和尊重这样一个能够直抒心臆的作家。我们应该相信,当一个人说话几近口无遮掩的时候,他的表达,多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