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休闲对抗效率

2005-08-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对于一个向往文明追求历史感的文学家,城市的徒然喧嚣、历史感的流失是他不能容忍的,美国本应因为种族的多样而多样,然而因为对物质的狂热追求整个社会的上半部天空都被同一了。

美国,被亨利・詹姆斯称之为一个“金钱化”的国度,在我们看来它更是一个

效率化的国家。亨利・詹姆斯,出身于殷富家庭,如果仅此而已他是无力用休闲去对抗这个效率化的国度的。然而他带着他那份“多愁善感”和敏锐的文学鉴赏力,这一切便不同了。他用他超越功利的心态游历在这个加速度的国家,所得成果《美国景象》(东方出版社)也就成了一部休闲对抗效率的作品。

在詹姆斯的笔下:任何事物,都有它值得去思索的一面。这也诚然。对于这个世间景象的思索有三种人:或如京华烟云,似水浮萍;或下笔千言,言不及义;或发情见性,文心雕龙。第一种人很好理解就是只看过眼美景,再好的美景充其量也就是在他眼珠里多转几个圈,纯只养眼。现在泛滥于市场上的一幅图片加几段文字的游记,也滋生了这类人。这也是效率化的附加产物。第二种人便是美景在眼里心里脑子里通通转上几圈,思索万千但拙于下笔,所言始不及心中意。这种人也无可厚非,下笔若真有那么容易就不会用“神”来形容文字优美的人啦,毕竟我们还都只是凡人。第三种便是亨利・詹姆斯型了。“他那个世纪最伟大的散文作家与文体作家之一”,写下了由他敏锐的鉴赏力孕育出来的大师游记经典之作。

相比马克・吐温、海明威如日中天的文学名声,亨利・詹姆斯似乎略微平淡了些。曾经有位评论家说:詹姆斯的游记是将小说技巧运用最成功的作品。他的游记作品有着严格的几何结构,所以由于他的天马行空我不得不集中全部精力,稍不留心就流失在语句的丛林中了。总体上的感觉是他在其中扮演的更像是一个固执的演说家,这也是他独有的休闲方式,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读者,忘记了该记得的一切,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大师”随着他记忆中的“影像”执意地驰骋下去。我就在他的牵引下在一个影像代替另一个影像的过程中前进,在对一个影像的思索代替对另一个影像的思索的循环中徘徊于困惑与清晰中。《美国景象》被评论家韦・休・奥登称之为“一系列写景作品中惟一最新、最有抱负的佳作”。作为一个土生的美国人,在欧洲与美国的交叉中成长,对美国这个存有儿时记忆影像的国家他几乎是用苛求的眼光去审视。

当游客为见到纽约的宏伟而激动的时候,当人们陶醉于美国的高效率的时候,他超然于物外,扮演一个冷峻犀利的社会观察者,刻画了从小镇到城市,从乡村生活到工业化社会的激烈转变,在这个城市的游历中他认真地审视了每个城市中蕴涵的道德美。对于一个向往文明追求历史感的文学家,城市的徒然喧嚣、历史感的流失是他不能容忍的,美国本应因为种族的多样而多样,然而因为对物质的狂热追求整个社会的上半部天空都被同一了。

詹姆斯的文字是有预见性的:他无情地道破了纽约的魅力在于它毫无魅力,他感叹纽约的“优雅难寻”。回首过去,我们曾将纽约与财富、高楼等同,今天已然到处都是,这个城市的能见度在历史的步伐中无情地被剥夺了。比较而言民俗风情、悠久历史却如陈年老酒,越酿越醇。他在用英国式的休闲、贵族式的追求对抗着个日益效率化的美国。在阅读纽约短暂历史的点滴流失的文字中,我甚至能联想到北京四合院的命运和类似文物古迹面目全改的命运。我们今天之所以有必要重读他留下的这笔珍贵财富,也正在于物质化过程中历史财富的流失,已是个受到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在大师的思索中我们该懂得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该思索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