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华在“南粤先贤馆入馆先贤”评选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向外界透露,考虑到《广州大典》的珍藏年限问题,经过仔细比选,《广州大典》有望采用印钞纸印刷,目前上海昆山、河北保定、四川成都等三家印钞纸造纸厂正在竞价。
报道中说,已经纳入考虑范围的这种印钞纸,可以埋在地下
看完新闻,我就想,假如一个人把他买来的书,真的放在“洗衣机里洗30次”的话,不被人看成疯子,也有人笑他“太傻”:本是用来阅读的书籍,你能把它当成衣服一样来洗吗?
确实,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珍贵地方文献,把这些文献用适当的方式保存起来,让它流传下去,的确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也是我们文化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像这样耗资2000万元,用可以在“洗衣机中洗30次仍可复原”的印钞纸来印制,有必要吗?
文化能否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与纸张高级与否无关。在数千年前的中国,人们没有这些现代技术,而那些优秀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靠的不是先进的印刷技术,也没有可以保存千年的高级纸张,靠的恰恰是最容易被失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如果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哪怕你用再好的材料,能保证它们流传至今吗?
其实,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可以保存各种文献的方法很多,比如说,可以用数字技术刻成可视可见的光盘,既省力又省钱。但是,任何一种技术,都有保存的时限,用一般的纸张来印制,保存的年限是少了一些,但对于后人来说,如果觉得有必要,人家还不是可以“再版”?反之,如果觉得价值不大,即使你费尽心机编辑,用黄金纸张印制,恐怕也没有人领你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