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北京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李国新教授表示:“全国有700多个县市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费,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县级图书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他指出,中西部地区的绝大多数县级图书馆已经成为寒酸破败的危旧房,相当数量的县级图书馆已经远远
县级图书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一个很陌生的地方。笔者和身边几位来自县城的朋友谈起此事,大家都说没有去过县图书馆,不知道县图书馆在哪儿,有人还怀疑自己所在的县城是否有自己的图书馆。这些足以说明县级图书馆的地位是多么的尴尬,也难怪朋友中就有人怀疑县级图书馆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按理想状态来说,县级图书馆的存在无疑是有必要的,它是地方文化发展的一颗火种,是让社会保持一定的文化含量的源头。在当前社会阅读越来越走向肤浅、功利的背景下,县级图书馆应有更多的社会担当。然而,县级图书馆房子破,没钱买书,很少人光顾,变成部分人的“养老院”,所有这些,都明显地告诉我们,县级图书馆的作用是很差的,离我们对县级图书馆的期待相差甚远。为何县级图书馆会走得如此艰难,虽然有社会对阅读的需求减少的原因,有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则是缺少社会强有力的监督。
缺少社会的监督,县级图书馆一年做多少事,或者是否做事都是无所谓的,因为没有人管,没有人追究责任,所以图书馆的工作基本处于维持状态;缺少社会的监督,县级政府给县图书馆的资金支持也是很随意的,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资金投入,根本谈不上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和持续发展;缺少社会的监督,图书馆招收工作人员就容易成黑箱操作,或者变成人情交易。《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就指出,某县图书馆20多名工作人员,真正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只有一人。在大多数县级图书馆,几乎没有本科生……
这种监督,一方面是对县级政府责任的监督。县级图书馆的建设是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政府有责任对其发展作出规划,要提供图书馆建设的所需经费,要监督县级图书馆的人员、效率、资金使用等。另一方面要监督县级图书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县级图书馆不能只顾着天天开门关门,而对里面有多少读者以及
是否能满足读者需求无所谓。图书馆既要承担管理图书的责任,承担购买新书的任务,还应有宣传和引导的责任,要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活动来调动民众的阅读兴趣,把民众吸引到图书馆来。而且,县级图书馆也应有“经营”和“规划”的理念,当然这不是市场化的经营,而是指要争取把图书馆建设得更富有吸引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