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久而弥新

2005-09-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个人到了50岁,人说是到了知天命之年;一个企业成立了50年,恰恰是风光无限的时候。今年9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刚好成立50年了。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瞬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尽管还很年轻,但已有许多值得回忆与怀念的片断。

1955年,那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六个年头,在江汉关悠扬的钟声里,诞生了长江文

艺出版社。于是,我们有了李季的《菊花石》、李泽厚的《门外集》、方纪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一批知名作家、学者的奠基之作。但从1957年始,到“文革”结束,除了少量的应景之作,出版社能够提及的出版纪录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才恢复出版业务。新时期出版社的发轫之作,让人难忘的是鄢国培的《长江三部曲》,崭新的题材与人物,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19卷本的《中国报告文学丛书》不仅勾勒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脉络,而且纪录了“五四”以来中国社会的历次重大变革。

1984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我们开始独立经营。独立意味着责任,同时也意味着有了新的天空。出版社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当代作家》,同时每年以上百种的速度出版文学作品。到了90年代,出版社高擎“跨世纪文丛”这面大旗,延揽了一大批作家的成名作。从王蒙开始,这套书陆陆续续收录了73位作家的作品。当纯文学处于低迷之时,这套书给了人们信心,也给了人们新的视角。也许是这套“跨世纪文丛”给了我们启迪,90年代中期至今,我们先后推出了“中国圣贤人生丛书”、“白桦林・校园精品文摘丛书”、“西方智哲人格丛书”、“万国精神比较丛书”、“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大系”、“外国文学作品经典”、“现代文学名家作品精选”、“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百年百篇经典系列”、“历史小说系列”、“中国文学年度作品选”,这些系列丛书犹如列队前进的方阵,突出了我们的特色,彰显了我们的理念:“精英文化、大众趣味、百姓情怀”,“追求卓越、实现完美”。

50年来,长江社有600种图书在国家及省部级评奖中获奖。在第六届和第九届“五个一工程”评奖中,长江社的报告文学《你是一座桥》和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分别获得优秀作品奖。在国家图书奖的评选中,长江社的《中国新诗库》、《远去的驿站》榜上有名。在两年一届的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中,长江社的诗集《羞涩》,杂文集《一个人的经典》,报告文学《西部的倾诉》、《生死一线》连中魁元。长篇小说《活着》、《雍正皇帝》被列入20世纪小说一百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中,长江社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以全票通过获奖。

理顺图书结构,打造本土品牌,跨过长江,走向全国,这曾是长江人的信念与理想。当出版社迎来50华诞之际,可以说,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通过持续不断的深化改革,我们基本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一支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团队。长江社不仅在武汉建立了大本营,还在北京设立了分部,先后成立了北京图书中心、外国文学北京编辑部,与中国作协合办《报告文学》杂志。长江社不仅拥有上千个常销书的品种,多个图书品牌,而且畅销书市场也占有全国十分之一的份额。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在全国同类文艺出版社中,长江社的市场占有已经荣列亚军位置,而在全国568家出版社中,到2005年,已经跃居前30名之列。

如果说长江社50年来像一艘航船乘风破浪的话,那么,是全体长江人共同劈波斩浪的体现;如果说50年的长江社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是大家共同添砖加瓦的结果。长江人忘不了曾支持过长江社的众多作者读者,他们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长江人忘不了曾经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出版社的老前辈,是他们奠定了长江社发展的基础。

[值班总编推荐] 梅长苏吃上外卖了,影视剧的降格?

[值班总编推荐]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 ...

[值班总编推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