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出版经纪人的春天到了吗?

2005-09-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想当中国的出版经纪人?先看一下这个细节。1995年,当英国32岁的单身母亲罗琳为一部小说寻找婆家时,远在中国四川的阿来也在为即将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品谋求出路。罗琳在爱丁堡图书馆翻阅《作家与艺术家年鉴》,寻找文学代理人,在投稿两次被拒之后为ChristopherLittle接纳,后者在吃了12家出版社的闭门羹后终于与布

鲁姆斯伯利公司签约,并在1997年出版了掀起玄幻世界波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知道你想说,如果阿来能早点找到文学代理人,那么……且慢。不但当时,就是10年之后的今天,“新阿来”也可能同样出世坎坷。事实是,虽然娱乐、体育业“找我经纪人”的说法满天飞,但中国出版界几乎看不清独立经纪人的影子。泼盆冷水吧还是:这碗饭至少眼前夹生,难吃。

不信?你试试。“我是文学代理,这儿有……”以为会有出版社的大编们好生待你?“放这儿吧”,很可能就是石沉大海。你以为他们指着你手里的稿子吃饭吗?人家要么有国家拨款,要么有教材和教辅,你没听说过哪家出版社仅因为经营不善而关门吧?你会发现,除了你不可能去的出版社――总不能拿着专著要代理费吧?――转来转去,就那么几十家,甚至十几家。国内进入现代意义上的大众出版不过10年,你还得等啊。最重要的,当那些手拿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要看你的经纪人证时,你就更是哑口无言。

你以为代理费真那么好拿?稿酬低,受得了吗?国家有规定。干脆就别有知道真实发行量的想法,免得没法和作者交待。盗版,就更无能为力。靠10% 20%的代理费生存?比较渺茫。可是,你总想成为中国书业代理人为中国作者做点事吧?看看2004年的数据,引进图书版权10040项,差不多20本书中就有一本是引进版。更让人忧虑的是:畅销图书排行榜至少有一半是舶来品。那么,当聪明人都拼命做引进代理时,你一个怀揣原创书的代理人定生瑜亮之叹。

你以为欧美出版经济人的那套在中国可行?书上说了,“文学经纪人承担着两方面的功能,挖掘新作者,并培育其成长;为成名作家提供全方位服务”。但那是纸上谈兵。实际情况是,先不说你可能动赚钱心切而剥削年轻人的小心思,你应该知道惟名人马首是瞻的编辑们是个什么样子。在当年见利的压力下,他们要想保住饭碗和品位,不得不围着成名作家的屁股后面转。如此一来,两个后果:你代理新手编辑不要,你代理老手作者不要――要你干吗?此外,说服中国的作者另花钱雇人赚外快?难,就一个字。

说句良心话,也不是没人涉足出版经纪人。但是,那些靠引进版吃饭和坐等抽成稿费的,总不算切实的经纪人吧?你会说,某某某,多少作家跟着他转会?但你细想过没有,如果是出版经纪人的话,他只应从为作者的服务中拿钱。说明了吧,我们星星点点的所谓“出版经纪人”,往往还同时兼具出版人的角色。换言之,他要同时演好两个角色,而它们是本质上的对手。面对作者,他要尽可能提高要价,而作为出版人,他又得拼命降价。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角色!更可叹的是,西方书业经纪人多从出版社和报刊社出,手里有作者,又是圈内人啊。反观我们的圈内人,要么不动,要么在媒体间流动,如果有作品经纪,也是玩票,最多兼职。前辈们的“半调子”做法,其实,大有可玩味处。

差不多150年前,英国产生文学经纪人。10年前,中国本土的一本教材《外国出版概况》仅以不足半页篇幅来介绍有关书业经纪,还说人家谈判的时候“总是冷酷无情,商业动机明显”;末了说:“职业代理人以及他们的编辑事务所,还在发展之中,其动态值得注意”。刚“入世”那会儿,有人高呼:中国出版经纪人的春天到了!是吗?

[值班总编推荐] 梅长苏吃上外卖了,影视剧的降格?

[值班总编推荐]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 ...

[值班总编推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