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方式特别是程式的艺术性,是绘画表达吸收的丰富资源。
《画妆》 范迪安主编四川美术出版社20
05年4月出版
戏曲与绘画结缘可追溯至中国艺术的传统时代,现当代以来戏曲主题或题材的艺术创作更是一个方兴未艾却又鲜为关注的课题。正值当代艺术呈现出各种观念同台竞技的场面之时,戏曲作为一份艺术传统资源愈发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家青睐的元素。当代人眼里的“戏曲”已经不再仅是戏曲艺术本身,而是作为创作契机的观念与表现形式的媒介,通过与“戏曲”这个主题和题材的作品对话,我们能看到当代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的观念性。基于此,纵向运用学术手段进行梳理,横向提出新的观察视角显得尤为必要。“画妆――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大展”将立足于现当代中国艺术创造的戏曲主题艺术作品,展现新的艺术理念及其文化价值。展览将从四个角度遴选作品和编排结构,它们是“戏台/社会”、“角色/自我”、“梦幻/现实”、“古韵/今腔”。“戏台/社会”:古往今来的戏台场景和演绎的故事折射了纷繁丰富的社会生活。戏台是个小社会,戏文从社会中来又警醒着社会。耳熟能详的戏曲故事和人物、独特的场面布景、戏曲的程式装扮等都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追求,有关戏曲主题的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现的实是艺术家的心灵戏台,绘画作品的空间叠印了戏台与社会的双重性。“角色/自我”:戏曲角色与画家自我心理对应是戏曲绘画等艺术创造的动力,也是戏曲主题艺术的最大魅力。在这些作品中,角色的亮相身段、造型的一招一式、人物的眼神心理是画家自我的移情与投射的结果,又是一个个自我的形象显现,它以人物造型的方式表达了个性与共性的冲突统一,更表达了画家沉醉于戏中角色和面对现实时的转换与调节。“梦幻/现实”:戏曲实乃制造梦幻的艺术,也是营构现实的艺术,现实人生中的矛盾冲突和困苦抑郁得以在虚构的场景中释怀,使得戏曲成为人生梦幻的温床,在此中得以实现理想境界。在对戏曲主题、题材、人物的“二度创造”中,绘画更是“梦幻/现实”的载体,寄注了不同艺术家的现实关怀,也实现了艺术表现的梦幻,它从心理、性别的角度勾勒了矛盾产生与化解的循环状态。“古韵/今腔”: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方式特别是程式的艺术性,是绘画表达吸收的丰富资源。在戏曲绘画中,“古韵”成为语言的出发点,而“今腔”是创造的目标,许多画家从绘画本体的角度探讨了古今社会心理、生活状态乃至艺术观念的异同。“古韵”是“今腔”的支撑,“今腔”是“古韵”的传承。“戏”本是“我”,“我”本是“戏”。中国人关于戏和戏里戏外的人生早已有过许许多多的论述,只是以视觉造型语言的表达要到现代和当代的时刻才逐步展开,也逐步深刻和丰富起来。这是关于中国戏曲主题和题材绘画的第一次集中展示,既包括林风眠、关良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传世精品,也包括韩羽、朱振庚、丁立人、陈丹青等知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更涵盖了王天德、申亮、彭薇等许多艺术家以不同媒介创作的新作,由此构成一个学术史考察和当下性呈示相融合的独特结构,同时提示出“画妆”这个展览题目的历史性、现实性和社会性。就像“戏”的概念可以从当代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而认定它的延展性一样,“画”的概念也同样可以指涉为各种艺术表现方式。这是一次以戏曲主题或题材的绘画为主,兼及雕塑、装置、影像、图片等各种媒介的大型“画”展,展览题目中的一个“画”字,道出的是“语言方式”的涵义。全部作品将在被设计的展场空间里显示它们各自的魅力,丰富的视觉图像融为一体,把展厅“妆”点成如梦似幻的镜中“戏”。所有作品汇集起来的内涵将使本次展览的主题从帷幕深处渐次浮现出来,更使观众出神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