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陈原先生辞世以后?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往事:“如歌的行板”》(简称《小屋》)。书没有前言但有作者的后记?从后记落款时间看?这应该是陈原先生最后一部出版的作品。如果我们希望理解陈原?特别是晚年的陈原?我觉得
我总感到?陈原先生想的比写出来的多?写出来的又比说出来的多。因此?尽管他坦诚?理解陈原先生并不容易。
好几次在香港与陈原先生同处公众场合?他的神态是大智若愚?木讷寡言。但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又觉得特别容易入题?不过你得留意他的每句话。至于他的非学术性文章?更是经常点到为止?值得体味。
我在陈原先生去世以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收入《小屋》附录)中说过?陈原先生是“建树甚丰而又淡泊名利?学养深厚而又极富革命激情”。其它的纪念文章很少或者没有提到过“革命激情”。这次在《小屋》中?我赫然读到?“在那一间又一间小屋里?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
他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二
陈原先生以文化工作者的身份?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小屋》完整记录了从那时起到1949年从香港北上的经历。“主要不是写自己?而是写我接触过的人们──我自己的经历平淡无奇?但是切实地把我接触过的人们?我景仰的人们?我深深怀念的人们描写出来?岂不是绘出一幅生动的、带时代气息的风俗画么?”
岂止是风俗画。他所记述的曾经出现在他的小屋的人?有的以后成为党政领导、文化部门的负责人?“文革”中有众所周知的遭遇;有的则已经牺牲;那是一整部历史的一角。文中他屡屡说到?多年以后?他“特地找寻”过这些故址。他相当“在乎”这段历史。
他也记述了他自己做的工作。世界语与文字改革是其中的一项。他在《对话录:走过的路》中精简地讲过?在中国与世界上文字改革?与启蒙和革命的联系?这解释了他何以在烽火连天的年代参与语言文字工作。多年以后?他系统地开始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初衷同样是因为革命而非学术。
经历过民族解放斗争的前辈?多半有终生难以忘怀的兴亡感。《对话录:走过的路》中有“60年代初?我住过大半年医院?那时我读了很多中外文的近代史专著和资料?现在还留下好几十本笔记。那时‘心怀壮志’?想写一部有声有色的鸦片战争史?甚至还想用这题材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歌颂林则徐和广东的反侵略英雄?后来这想法没有实现”。不过?收入《书林漫步・续编》(1984年北京三联书店)中的8篇“读史札记”文字?应该就是那一段的产物。
三
《小屋》中说到的其余工作?似乎多与写书、出书有关。这个经历?无疑为他解放以后在出版界担任公职埋下伏笔。
许多人说过了?陈原先生在1978年开始的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过程中?是出版界有重要贡献的人物。直至1978年的中国出版界?仍不能脱离国家的大形势。共和国的坎坷?在出版领域内影响尤深。《陈原出版文集》的第一部分是“前十七年”。他在前言中说:“收在《前十七年》的各篇?都冠以或长或短的‘题解与反思’。‘题解’提供了写作时的背景和意图?而‘反思’即‘反省’?带有自我批评的意思。”
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而也唯有这样?他以后为三联书店“黑店”的翻案?以及在工具书出版和社科人文书规划中的拨乱反正?才是可以理解的。
四
越是到了晚年?陈原先生行文用词也越是含蓄?很少或者说从不用豪言壮语去表述自己有增无减的激情。
1990年前后?他对我说过:张元济?不止是现在人们认为的那样。商务印书馆的文化学术贡献举世公认?但是今天的青年并不了解商务历史的复杂。以致于就是陈原先生?在他1978年所写的为三联书店翻案的“驳所谓‘三十年代黑店’论”一文中?虽力辩商务也并非“黑店”?但仍然是把商务划入“旧”出版业?并没有提及或肯定商务在民族解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1982年陈云同志为商务印书馆题辞中写道:“应该说商务印书馆在解放前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虽然张元济不等于商务?但怎么看1949年以前的商务?首先还是怎么看张元济的问题。陈原先生1991年的大部分时间用在研究张元济与中国近代出版?文化历史方面。他的结论是:张元济不只是一个有远见有抱负有魄力有管理头脑的中国近代出版家?而且是一个承继了中国知识界几千年来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优良传统?实质上是中国近代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和思想家的先行者。措词谨慎的他在“《张元纪年谱》代序”以及以后的几篇文章中?一再地称张元济是“伟大的爱国者”。他说:“一向我敬重这位近代中国新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倾倒于他学贯中西的渊博和治学方法的严谨──此刻?我完全被这个毕生为救国救民而从事这项默默无闻的传播工作的爱国志士所吸引了”。
关于张元济的研究与评价?在陈原先生晚年是不容忽视的一段。我想要说的是?张元济这种比较内敛但却深沉的爱国者风骨?无疑引起陈原先生的极大共鸣。
1949年张元济应毛泽东主席之邀?与一众民主人士和几位中共高级领导共游天坛祈年殿?有一张相当好的照片传世。领袖与众贤极目远眺?充满对于未来的信心。香港三联出版的《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封面?用的就是这张照片。其中?张元济先生着长衫戴铜盆帽。时有比我更年轻的朋友指着他问我:
他是谁?
五
陈原先生和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更确切地说是和三联与商务?渊源很深,晚年往来更多。陈原先生晚年的语言学研究从《语言与社会生活》这本书开始?他在《对话录:走过的路》中说?“这本书的第一版是香港三联出版的?要感谢当时主持这家书店的蓝真先生?他冒了小小风险”。
商务印书馆成立100周年时?是联合出版集团兼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李祖泽先生提议并敦请陈原先生为商务印书馆作馆歌。于是就有了陈原先生集几位前贤句而成的“千丈之松”。这个过程?也见于《小屋》附录中庄建的文章。
1993年?陈原先生专门为我们集团的出版社老总讲了一次课。这就是《陈原出版文集》的压卷之作:“总编辑断想”?也是全部文集中唯一一篇系统讲述他对具体编辑业务看法的文章。
这次讲演以后不久?陈原先生的夫人余荻大姊仙逝。悲痛之中?陈原先生以翻译罗曼・罗兰的一本《柏辽兹传》排遣──柏辽兹是他们夫妇共同所爱。书先是在香港三联出的。
我们集团有陈原先生的战友?同事?后辈──还有亲人。余荻大姊的嫡妹余萍?是我们集团的资深同事。陈原先生对于我们集团现任的有几位领导?有很深的影响。
谨以此短文?代表联合出版集团为陈原先生作逝世周年祭。
(作者系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