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峡图书中再添热门

2005-09-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三峡,一个传承了7000多年文明的大峡谷,随着库区大坝水位的上涨,许多古镇、古墓等实体文物的保护引起公众关注。相关出版物的骤然增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很多作品告诉我们:像打捞沉船一样爱护拯救即将消失的古镇,传承祖先留下的文明,无论如何,这种努力是有价值的。

文字影像:留住文物

贾岛有诗“落日恐行人”,大致是说太阳将落,在路上的孤单的行人更加感到莫名的慌恐不安。上升的江水影响了三峡人,也触动了那些有着深深的责任感的学者、作家,他们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三峡珍贵的口头历史、民间传说、乡土民谣等民俗文化。

随着三峡水位的上升,许多古镇将永远沉入江底。赶在古镇沉没之前,从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师王以培放弃了自己的外国文学专业,开始一次次去三峡旅行,5年多的时间共走了20多趟,记录了大量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包括近百万字的日记、笔记,两万多张照片和许多珍贵的录音资料,从2003年开始,他先后完成了《三峡记忆》(上海文化出版社)、《白帝城》(中国青年出版社)、《水位139米》(山东画报出版社),今年王以培最新出版了《新田白水溪》(山东画报出版社)。这本书中记载的新田文姓是文天祥的后代,新田地名掌故、历史传说及类似的文献记载,都已濒临失传。在《新田白水溪》中,我们看到作者请当地民间老艺人根据回忆,画出了新田古镇的旧貌,并附有昔日宫殿、庙宇遗址的照片。王以培说:“在三峡旅行多年之后,我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遗憾:虽然记录了淹没区的点滴历史,但与消失的文物相比,只是沧海一粟。”缘于此,他往来于宜昌和重庆之间,想在三峡风貌改观之前,为它留下一个记忆。

诗人谢克强的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是第一部表现三峡工程的抒情长诗。全诗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身为三峡人的哲学博士严平,在自己的故乡将要被江水淹没之际,开车遍行三峡沿江的几个城市,一路看、拍、感受,一路寻找自己对老城的印际。他的《三峡:我们在路上,我们眺望故乡》(海南出版社2003年),既是作者在废墟中寻觅家乡,也可看作是提前对故乡的凭吊。在即将被淹没的三峡沿途地区,武汉作家董宏猷和胡世全用相机和纸笔,用眼睛和心灵,见证了三峡最后的容颜。返回武汉时,董宏猷带回了3000多张反映峡区人文、风光的珍贵照片,完成了长篇纪实散文《三峡,最后的见证》(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三峡地区许多名胜古迹永沉江底的时刻,西南师大教授蓝勇出版了《千古三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这是与长江三峡发生历史巨变的同时,国内出版的第一本相关读物。该书配270余幅三峡照片,以及三峡淹库后将消逝的众多的古迹、古栈道、古村落的照片。以人类学、社会学角度梳理三峡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关注现代三峡居民的生存状态,是本书观照三峡的出发点。经由凤凰卫视中文台和五洲传播中心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永远的三峡》改编而来的《永远的三峡》(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巨大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浓厚的历史反思态度,对三峡、三峡水库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自然、社会等等问题进行了意义彰显的报道和反映。王以培写的《守望三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是一部纯粹而有力地表现作者炙热的情感、表达三峡沧桑丰厚的历史积淀、表现昔日三峡的“斑驳”之美的作品,通过“风光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峡江独特文化”及“三峡工程与移民”四部分,分别作专题式的详细描述。

旅行游览:记住三峡

本来就因其雄奇瑰丽的风景吸引世人的三峡,近几年更成为旅游的热点,人们怀着浓浓的兴趣走近三峡,又带着深深的留恋离别三峡,相关图书也炙手可热。

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游吟系列丛书”之《神秀三峡》、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三峡文化旅游全书》、广东旅游出版社的“中国之旅热线丛书”之《三峡之旅》、中国旅游出版社的《典藏中国:长江三峡》等,从不同角度向读者介绍美丽的三峡。《情系三峡――大地纵横系列丛书》(成都地图出版社2004年)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的游历手记,后一部分是旅游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健康旅游丛书”之《平安快乐游三峡》(2005年),把旅游与保健融为一体,每部分均有健康提醒、保健锦囊及应变指南,以保障旅游者的健康平安快乐,不但可供旅游者、导游及热爱旅游的读者阅读,亦可作为旅游学校的教科书,还是了解三峡、认识三峡、发展三峡的参考书和保健养生读物。

三峡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有关三峡的图书不断被输出,走向国外。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宏伟的三峡工程》(2005年)分别有中文版、英文版、德文版、日文版4个版本。中国旅游出版社的《旅游在中国――长江三峡》(2005年)也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出版。

此外,近期问世的有关三峡的出版物中还有大量的学术类图书,如《百年三峡:三峡工程1919 1992年新闻选集》(长江出版社2005年),“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丛书(科学出版社2003年),《三峡水利枢纽水下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

相信有关三峡的好书时间越久就越有价值。因为人类的迁徙本来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次三峡移民是人类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这类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