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 数百年来一直遗漏残缺的五代史,经由复旦大学学者陈尚君11载披沙拣金的努力,终于在世人面前首次展露全貌,陈尚君的研究成果《旧五代史新辑会证》,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旧五代史》的最新辑本,为此后的五代史研究提供了最完备的五代文献。
五代是唐朝士族社会向宋朝市民
现在的通行本《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逸书,是清代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邵晋涵从《永乐大典》和《册府元龟》等书中辑出,不是原书。这个辑本曾得到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但其中疏忽而漏辑文献、因政治忌讳而任意篡改原文等问题非常严重。抗战以前,史学大师陈垣就曾提出重新校订此书的设想,近二十年间,海峡两岸也有许多学者作此倡议,但因所涉文献极其浩荡繁杂,此项工作始终没有完成。陈尚君教授从1994年接受出版社约稿,历时十一年方得完成。全书约320万字,内容方面有很大增加和修订,据不完全统计,共重新辑录纪、传、志53篇,新增列传60篇,删去清人误收者9篇,增补逸文数万字,改动、补订、删除、乙正史文近万处,适当调整了原书的编次,同时附录了该书据以编修的五代实录的遗文达100多万字。该书的学术价值,一是提供了这部正史的相对完整可靠的文本,是清代二十四史定型后的一个新文本;二是对五代时期的纷繁史事作了全面的清理;三是提供了五代实录为主的大量第一手历史文献,揭示了该书编撰时所依据和删除文献的基本面貌,开创了正史注本的一种新范例。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名学者葛兆光高度评价这一成果,他说:“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转折时期,我们常常会忽略唐宋中间的一个时代:五代十国。过去的《旧五代史》并不完全,缺失遗漏了很多东西。”“陈尚君教授所做的工作,就是给历史研究者‘打捞’出了唐、宋之间湮没、缺失的历史。”
今年53岁的陈尚君是已故著名学者朱东润的门生,他说,为了重辑《旧五代史》,在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他在11年时间里基本不参加学术活动,不回复朋友来信,在海内外搜集、梳理各类古籍,引用到的古籍达400多种。“在五代史近100年时间里,我可以排出每天发生的事情。”从这一细节,我们或许可以窥见陈尚君研究工作的严谨与扎实。
在300万字的重辑《旧五代史》之前,陈尚君已整理出120万字的《全唐诗补编》、500余万字的《全唐文》。《全唐文补编》由中华书局今年8月出版。清代嘉庆年间编成的《全唐文》收集全部唐代文章于一书,共得20025篇。清末陆心源最早为此书补遗,所作《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二书,共补录3000多篇。20世纪唐代新出文献数量极其丰富,造成了海内外唐代文史研究的全新局面。此前仅有石刻墓志得到了系统整理,《唐代墓志汇编》等收录了以墓志为主的唐代文章约5500篇。陈尚君教授的新书则是首次对存世典籍和新发现文献中的唐代文章作了全面清理和校订,采辑范围遍及四部群书、敦煌遗书、石刻文献、海外汉籍、佛道两藏等方面,在上述诸书以外,辑得唐人文章约7000篇,涉及作家约2600多人,全书400万字。《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全唐文补编》两部新著虽涉及的领域不同,但都体现出作者在现代学术理念的观照下,继承传统文史考据之学的才、学、识。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社长贺圣遂教授认为,在学术气氛浮躁的环境下,陈尚君11年埋首古籍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