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扩大专员瑞恩(右)10月8日拜访帕穆克(左)后与媒体见面。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10月6日没有大新闻。十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难产。
美联
在土耳其国内,帕穆克目前是争议极大的人物。今年早些时候关于土耳其曾屠杀三万库尔德人和一百万亚美尼亚人的一番公开言论,已使他遭到起诉,罪名是侮辱土耳其国格,并可能在12月16日的审判后被判三年监禁。
欧盟对此案深表关注,放言土耳其的入盟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欧洲扩大专员瑞恩10月8日专程赴伊斯坦布尔,面晤帕穆克,以示声援。
传言瑞典学院担心,一旦选择帕穆克,会使该机构的政治倾向暴露无遗。
但瑞典Nordstedts出版社的斯万特・魏勒(Svante Weyler)说:“如果帕穆克果真领先,那么瑞典学院的犹疑便不会是因为害怕政治或争议性,而是出于对文学一定不应被政治喧宾夺主的关切。”
回到1989年2月,霍梅尼对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下达死亡追杀令之后,瑞典学院成员克尔斯汀・埃克曼(Kerstin Ekman)呼吁共同发表谴责此令的声明,但为学院坚拒,埃克曼和另一名评委愤而辞职。
《观察家报》援引其他文坛人士的话说,长期以来,瑞典学院一直力避时尚,不愿顺应潮流和当下的评论,把大奖颁给目前大红大紫的作家。再说,53岁的帕穆克尚嫌年轻,而诺贝尔奖表彰的是作家的终身成就。
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帕穆克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中华读书报》上期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预测名单中。
帕穆克赢得过2003年的都柏林文学奖,并将于今年10月23日到法兰克福书展上领受德国书业和平奖。
也有人认为,今年文学奖得主之难产,或许与政治无关,而是事涉文体,评委们可能因为某位非小说作家或散文家而争执不下。哲学家罗素和前英相丘吉尔便曾在上世纪50年代先后获奖。